你和孩子的沟通有效吗?
首先,给大家呈现一个场景:
下午放学回到家,小女孩坐在客厅看电视。这时候,房门"咯吱"一声响了,小女孩神速地关掉电视,一溜烟儿的功夫跑到书桌旁赶紧写作业。不错,妈妈回来了,家里的"老大"回来了。妈妈放下背包第一件事就是看孩子作业写完没,走到跟前一看,歪歪唧唧的几个字,才刚开始写,妈妈的火一下子窜上来了"放学都两个小时了,作业还没完成!是不是又看电视了?跟你说过多少次,放学先写作业......"妈妈无休止的话说了一箩筐,最后非常生气的摔门而去。
不知道大家对这样的场景是否熟悉,但她却真实的发生在我身上,那个小女孩就是我的女儿!
到了晚上,孩子看见妈妈生气了,只好无奈地道歉保证以后再也不发生这样的事了!并偷偷的在桌子上留下一封信。"妈妈:我有时候是很烦人,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做个好孩子,可是每当我准备做个好孩子的时候,你都说我!"
你和孩子的沟通有效吗?妈妈看到这样的一封信,内心充满了愤怒和懊悔。心想:"你什么时候才能养成按时写作业、按时吃饭、按时......的习惯?妈妈的良苦用心你咋不懂呢?"同时内心也充满了无助,不知道以后该怎样教育好孩子?
日复一日,孩子时不时肚子疼,老师一打电话妈妈赶紧丢下手中的工作带她去医院做检查,最后医生说"没事 走吧!"妈妈又开始埋怨孩子没事找事。
渐渐的,妈妈感觉到孩子怕了,害怕那个每天回到家的妈妈!希望她每天晚点回家,即使出差也多出去几天。
以前不管妈妈走到哪儿,女孩儿总是不依不饶的要当小跟班,现在却要将她拒之门外。妈妈的心情失落到了极致 ,觉得自己是个不称职失败的妈妈。但同时也觉得委屈,自己全部心思都用在孩子身上,日夜为你操劳,带你去上补习班,买好吃的好玩的...…你应该感激妈妈,爱妈妈呀?为什么会这样呢?
前不久,在网上看见一个图片,说一个家庭就像是一步西游记:孩子是唐僧,一路受着保护 ,有时还不便好坏,忠奸不分。妈妈就像孙悟空 一路坎坷,不畏艰难,有时还费力不讨好,吃喝拉撒全负担。
你和孩子的沟通有效吗?虽然这张图片让人不自觉的会发出笑意,但也很符合现实,也道出了妈妈的苦衷。
之后,妈妈开始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家庭结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看待妈妈?终于,妈妈似乎明白了问题所在:没有和孩子做好沟通,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她的感受,自己永远都是高高在上的妈妈,家里的"老大"。
沟通是个双向的表达,一个有效的沟通必须具有强烈的对方意识,洞察对方的需求,找到和对方的契合点。
可是自己每次和孩子的沟通,不能称得上"沟通",只能说是"教化","你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她这样做的原因,也忽略了行为原因之后的心理原因。以至于出现孩子的"我不听,我不听,我很烦!"
我们人类都希望得到理解、肯定和赞美,我们都讨厌指责。
当孩子拿着考了99分的卷子欣喜若狂的跑到你面前时(她之前从没考这么多),你会怎么说?"你们班那么多考了100分的学生,你怎么就考99分"
试问下自己,如果在工作中,自认为不错的创意拿去给老板看,老板看完以不懈的眼神说:"***的创意比你好多了,拿回去重新设计?"自己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可我们每天却这样重复的对待自己视如珍宝的孩子。我们不高兴可以换老板,可孩子能换得了父母吗?
子不教父之过
妈妈这个角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和孩子做好每一次平等的沟通,我们共同走在学习成长的路上…...
你和孩子的沟通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