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给他们被看见的权利
这段时间里,一直忙于准备考研的东西,但不久前接到舅妈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舅舅发生意外车祸,肇事者不愿露面协商,现躺在省医院的ICU里。
电话那边的舅妈早已哭成了泪人,安慰她的是我的母亲。舅舅生活在农村,虽与我平时的生活并无交集,但还是感到一阵莫名的心疼,可伶了这个家庭。
本以为,既然都得到了系统治疗,总归没什么大碍吧,但很快又传来舅舅的噩耗——已经四肢瘫痪,随时有生命危险。
我震惊之余合住电脑,看到妈妈已经准备买回家的机票。
这样的事发生在任何人的家庭里,又能怎么办呢?该借的钱就去借,加上本就不多的积蓄,救命要紧。
当然也都是他们家的事,我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是不由地感叹,像舅舅这样的人,在底层的农村辛劳一辈子,拉扯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从没享受过清闲就又发生车祸。
不想这样的普通人,一直在背后默默承受,从来不被记住,就这样过完了一生……
这让我想起刚上映过的记录片《二十二》,主题拍摄中国历史上仅遗留的二十二位慰安妇,听说票房不错,很多人甚至默默看完了电影谢幕内容。我看的是它的前集《三十二》,相比之下,这部珍贵的记录片几乎是石沉大海,并没有引起任何社会关注,就如长镜头里飘落的尘埃,无足轻重。
讽刺的是,片中的瑶族老人韦邵兰,人生历经坎坷,九十余岁还领着二十块的"政府救济",佝偻着身躯,忍受病痛干着粗重农活,与自己同样可伶的"日本儿子"相伴一生。
我们早已把他们遗忘,任其过着非人的生活,烂在泥土里。
请给他们被看见的权利而今天的底层农村生活,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他们似乎同样不曾被"看见"。
最近武志红的一句话,令我深受触动——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关系里,因为有了"你"的看见,所以"我"才能存在。电影《阿凡达》里著名的情话"I SEE YOU",翻译过来就是"我爱你"。
他提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所有连环杀人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作案后要自己写信或者打电话给媒体提供线索,以告诉世人是自己的"杰作",否则不被看见就难以满足其病态快感。
如若不被看见,人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即便如坚强豁达的韦邵兰老人,能笑唱山歌,"只愁命短不愁穷"。没错,或许他们不需要公众的同情,但是公众没有看见他们,则是社会的损失。
我不禁思考,像韦邵兰和我舅舅这样一些过着底层生活的人,他们也做着该做的事,承担着应有的责任,但终其一生都可能不被看见过,也不曾被社会觉知。
他们的生命就该如此低廉吗?
在这个洋溢着理想主义价值观的时代,互联网似乎有着放大每个人的神奇力量。听起来很是舒服,但庞大的注意力资源通常都是被引导的对象,被放大的永远都只是少数人而已。
多少人正排兵布阵磨刀霍霍,试图收割我们的注意力,于是越来越多的明星才被顶上神坛,各路小花小草也有各自不俗的影响力,而被引导的大众永远不曾觉察自己最珍贵的资源流向何处。
请给他们被看见的权利看似美好的时代带来一个潜在的问题: 被看见的权利走向了极端。
这个权利的极端化,可能毁掉两类人。
一类是"被过分看见"的明星,永远顶着正能量包装,教唆着粉丝追逐梦想和爱情,一边为他们造梦一边替他们活着。一旦有了风吹草动,其过去不为人知的历史便被一层一层深挖出来,而作为公众人物必须忍受污点的极端放大。往往是事后回首,才发现早已偏离了当初的轨道。
另一类被极端化影响的人,便是那些"不被看见"的中国底层的穷苦人群。然而大佬和英雄们早已带着互联网时代特有的关注和流量离他们远去,无论其有何等的诉求,遇到困难需要怎样的帮助,统统被淹没在看似广阔的公众视野。
我们永远喜欢英雄的故事,忽略着现实生活里需要被关注的普通人。
也正是这个原因,导致对能普通人形成关注和帮助的,反倒是带着光环的明星和精英们,没错这让大众又更喜欢他们了……
社会资源如若这样循环,一定是有问题的。
谁都不希望看到,一个国家的公众作为中间力量总被少数人引导,社会的主体容易缺乏良知和判断,恐难以形成对底层人群真正有效的帮助。
说到舅舅,我不知道他还要在医院躺多久,是否还有活下去的希望。
老实说,我并没有某种亲人的感觉,更多的是和还怀有良知的大众一样,可怜他的痛苦,悲哀他的一生。
他的家属试图通过一些平台,征得社会的关注和筹款。而我清楚地知道,这样的信息若不做良好的运营,几乎总倾向于传播不出去。
这些一直被公众冷漠和忽视的穷苦人,在今天残酷的注意力争夺战里,又如何能够知晓和运用互联网时代的游戏规则呢?
所以当我充当运营者的角色后,那么需要考虑些什么问题?
发朋友圈发得太频繁,别人会不会烦;每天什么时间群发信息,看到的人才最多;写文章投稿,包含捐款链接是否被拒收;妈妈则劝我别再鼓捣,家里事让太多人知道不好……
我的疑问是,这样的信息被看到不应该自传播吗?
不知道为什么还要费尽心思运营,我反思是自己有问题,还是社会公众的毛病。
只要有一定的转发量和关注度,就可能挽回老人的生命,或者拯救身欠巨债的家庭,这本是时代的馈赠。
但是有那么多的人,看到了也点击了,然后摆摆手,又离开了。
对生命的尊重,每个人明明只需动动指尖转发一下,让更多人看到而已。但是大部分人似乎觉得,某星和前女友的故事更值得费力研究。在这个时代,借点注意力那么难,更别谈引来持续的关注——某种外力似乎剥夺了他们被看见的权利。
或许只因他是我似亲非亲的舅舅,才引起了原本同为路人的我的关注和思考。某种程度上,我对自己感到深深失望,亦对缺乏独立判断的社会公众。
今早又传来噩耗,舅舅瞳孔散大,已经放弃治疗准备后事。
既然斯人已去,便不必多言。
只寄希望于不断成长的我们,能放下冷漠坚守良知,在这个时代"看见"他们。
当他们需要帮助时,应有被看见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