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想法

【观点】多少沟通,输在了不会倾听

2019-03-02  本文已影响5人  夏桐08

儿童的世界与我们看到的大不相同。

如果是一座冰山,我们看到的只是最上面的行为,而看不到冰山下更丰富的世界。

这种局限性,导致我们很多时候错失了倾听的机会。

如果老师能带着好奇心和同理心,专注倾听,沟通的效果就事半功倍。

班上有一个男生H,上课总是自言自语,影响整个课堂气氛。

某天下课,我约他到教室外面,想要跟他单独聊聊这件事儿。

我说:“H,我很苦恼,你上课一直说话打扰到我了,我想跟你一起解决这个问题。”

H看着我:“啊,可以啊。”

“老师想知道,上课的时候你发生了什么事情?”

“老师,你知道人都有坏情绪和好情绪吧?”

我点头。

“那你知道,好情绪和坏情绪都是我们的心控制的,对吧?”

我惊讶地说:“是啊。”

“可是,有的时候坏情绪很多,就把好情绪压下去了。就好像一头牛,非要冲出去,控制不住。”

我一瞬间有点没跟上,就做了肯定的回应,想听听他接下来说什么:“是,你说的没错,坏情绪来的时候,就像一头牛。”

“那我就是那头牛啊,上课时候就想冲出来。”

“哦,你的意思是,你说话是因为当时坏情绪很多,你控制不了,那些话就像一头牛一样冲出去了?”我睁大眼睛进行核对。

“是的。”H点点头。

我恍然大悟,同时又如获至宝:“那我明白了。那我认为,这头牛是可以管理的。”

H觉得困惑:“让坏情绪消失了吗?”

“不是的,坏情绪消失不了,只能管理,或者换句话说,可以跟它做朋友。”

H一脸疑惑,显然没听懂。

我继续说:“我的意思是,这头牛要出来的时候,你可以告诉它’我正在上课,我下课的时候你再来。’你愿意试试吗?”

H若有所思:“可以这样?那我试试。”

“可以的,它是你的好朋友啊。那我们来击掌,作为我们两个的秘密约定,好不好?”

H笑着说“好!”

于是,下一节课前,我走到他跟前,故作神秘地提醒他:“记得咱俩的约定吗?”

接下来的一节课,H没有再发生自言自语的情况。

再往后的几天,同样的行为少了很多,现在基本已经消失。

这就是倾听的力量。

教师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邀请孩子,面对面坦诚交流,表达困惑,同时从孩子的视角倾听他的想法,让孩子的内在世界被看见,接下来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某天上课铃声刚刚响完,所有的学生已经坐在了座位上。

H自己站在教室外面,手里拿着两个棒棒糖,似乎在想什么事情。

他已经全然忘记,现在是上课时间了。

我走过去小声询问:“发生什么事了吗?”

他很苦恼地说:“我有两根棒棒糖,不知道怎么分了?”

我低头看了看,故作开心地说:“哦,我看到你有一根橙色的棒棒糖,应该是桔子味的吧,我最喜欢吃了,你可以送给我吗?”

他先是很意外,然后开心地说:“当然可以啊,给你。”

于是我拿着一根橙色的棒棒糖,他拿着一根绿色的棒棒糖,一起回教室了。

此时的倾听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

如果单纯提醒“现在上课了,赶快回教室”,即使孩子照做了,但他当下的那个困惑并没有被解决,他只是身体回到了教室。

有一天课间,我在办公桌前坐着。有学生跑来跟我说,刚刚H从窗户上翻过去了。

我点头表示知道,同时看了他一眼,确保他是安全的。

过两分钟,H走到我身旁说:“老师,你是不是以为我在翻窗户?”

我说:“哦?我猜应该是有什么事情吧!”

他说:“我跟你说,我刚才想去关窗户,但是我从里面没有够到,我就爬上了窗台,结果还是够不到,我就直接翻过去了。”

我说:“哦,你是想关窗户,对吗?”

他很放松地笑着说:是啊。

“那还有没有更好的关窗户的方法呢,你想想?”

他想了几秒钟,说:“我可以搬个椅子过去。”

“还有吗?”

他很兴奋:“我当然还可以直接走到外面去关啊!”

“对啊,下次想关窗户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呢?”

“那我还是走到外面关吧。”

“好。”

这是一种主动的被倾听,源于学生对老师的信任。

简.尼尔森说,老师很容易在不询问学生的情况下,就假定自己知道他们的想法和感受。这种假定不仅可能会错失了解儿童的机会,还可能会因为在不经意间伤害他们的感情而损害彼此的关系。

无限信任,就是信任一个孩子的天性和本性,信任这颗种子的无限潜力。

真正的倾听一定是基于信任和平等,愿意去了解和提供帮助。

倾听中自有答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