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7:粉碎之后是新生|保持清醒
首发于公众号【倚千丘】——一个心理学专业,能帮你清除心理垃圾,减少精神内耗,并助你过得越来越好的心理作家。
樊登读书曾发过一个视频,讲的是:
当你真的很想改变自己时,可以做一件事,就是粉碎模式。
什么是粉碎模式?
就是你去做一些你以往觉得特别尴尬的事,来改变自己的观念。
比如说,你很喜欢戴帽子,可你周围的人都没有戴帽子的习惯,你怕被人指指点点,所以就算再喜欢,也不敢戴。
那你要是真的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却又不知如何着手的话,不妨戴一顶帽子出门,然后做自己的事。
刚开始,你会觉得很不自在,你总感觉自己被人指指点点。
但你必须要求自己忽视他们,继续做自己的事。
渐渐地,你会发现:
不是每个人都会对你指指点点,不是每个人都会给你负面评价。
甚至还会有人觉得很酷,问你的帽子哪里买,他也想要。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有三个原因。
(1)不是所有的“你以为”,都等于“就是这样”。
我们在做一件不熟悉的事情之前,会不由自主地在脑海中想象它。
只是相对于想象自己可以完成这件事,更多人只会想象如果做不好会有多糟糕的情况。
尤其会习惯性地放大,那些我们并不熟悉的细节或流程。
这是一种习惯性思维,是我们人类作为地球生物的一种本能,一种对未知危险的天然恐惧。
这种恐惧会警惕自己远离危险的地方,尽可能地呆在熟悉又安全的区域,按照以往的方式继续活下去。
我们会默认一个想法:“熟悉”等于“可掌控并预防所有危险”。
可你要知道,我们想象中的危险,不一定等同于我们一定会经历的现实。
你所想象的,只是一种可能性。
你不能因为自身恐惧这种可能性的存在,就断言“其它可能性不可能存在”。
因为这一切只取决于你当下的行为、反应,以及你周围环境的人事物的共同利益选择。
甚至可以说,我们都只被困在自己的思维里,可自己的认为不一定等同于世界的真实现象。
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唱歌特别好,音乐天赋很强,且创作力更强的朋友。
可他因为年纪小,学历不高,内心比较自卑,就总觉得自己写的歌不好。
他总觉得自己需要再精进,需要很努力才能唱给别人听,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所以即使身边的朋友说他嗓音很棒,唱歌时很有魅力,他的原创歌曲很有感觉。
他还是觉得自己需要再躲起来,继续努力。也很少敢对外宣称,那是自己的原创。
所以,迄今为止,能够听到他唱歌的人少之又少。
甚至因为不自信,公开唱歌的次数也变少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陷入了由他自己思维编织的牢笼里,挣脱不出。
他总觉得别人只喜欢听成熟歌手的歌,只会欣赏高学历人群写的词。
所以总觉得自己的能力还不够,将歌发出来会被很多人嫌弃,所以一直没有勇气。
可别人真的会讨厌他写的歌吗?真的会觉得他写的词肤浅吗?
不一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让他唱一下他的原创。
他百般推脱,最后还是拿起吉他,唱了一首最新创作。
那时,我另一个朋友刚好带着她才半岁的宝宝经过,想着怎么才可以让刚醒的宝宝睡下。
结果他一唱歌,就仿佛有一种特别的魔力,宝宝瞬间安静了下来。
他轻轻地唱着,宝宝静静地听,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我朋友都惊叹,这首歌这么治愈,以前怎么没听过。
他才羞涩地说,这是他的原创,连歌名都还没想好。
我朋友连说好听,希望他能够给他录个demo,还就此交换了联系方式,看看以后是否有合作的机会。
你看,这就是他的本事。
即使这创作还没有名字,歌词还没写完,整首歌还不算完整,也难掩他的才华和魅力。
后来他告诉我,这首歌他创作了很久,都没有创作完。
就是因为没有信心,觉得这首歌不会被人喜欢,所以也没有信心继续了。
但事实上,真的是他的创作不好吗?
是他的学历限制了他的创作吗?
不是,他只是被他的思维枷锁锁住了而已。
这与他人无关,与这个世界的人的听歌品位无关。
只是他自己不够自信罢了。
(2)即使你想得再多,顾虑再多,人们的心思还是多放在自己身上。
不管你有多在乎你的家人、爱人和朋友。
我们每一个人,日常都只会将焦点放在自己身上。
这一点,无论身处什么地方,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改变。
即使你做出了再优越的成绩,可若无法对别人产生任何价值。
别人也不会觉得你有什么用,反而会继续回归自己的生活,继续生活。
即使别人真的很羡慕你,可因为彼此躯体与认知的差异,他也无法取代你来生活。
为什么?
因为在当下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直接透过别人的身体和认知去认识这个世界。
即使现代医学发展迅速,“人们通过转接大脑或者其它途径,直接换取身体来生活”是可能实现的情况。
可对于人类来说,“直接通过别人积累和学习的认知,并借以自己的自我意识,来看待这个世界,再做出反应”,是难以做到的。
毕竟,要做到这一点,人类必须要清楚整个物质世界的底层存储与交换信息方式。
而这还不等同于“不同细胞之间传递物质的基本逻辑和规律”,而是必须要弄清楚:组成所有基本粒子的每一部分,或说组成每个电子的正弦波,彼此干涉与交换,甚至创造信息的方式。
这需要将生物基因学、物理学、化学、量子力学、心理学、脑科学,甚至于哲学等学科的底层逻辑,研究透彻并加以互通之后,才能理解,并加以运用和创作,才能达到的高度(甚至还不一定能达到,毕竟我们人类的所有行为和思维都被困在三维世界里,难以挣脱)。
于此,很少人能真正看懂《超体》,也很少人能理解女主所说的:“你现在感觉到的只有痛,可你却不知道这种痛是阻碍你认识世界的方式。”
所以,对于活在三维世界里的我们来说,我们眼中的一切都只是我们自己眼中的世界。
这不等于世界本身,更不等于别人眼中的世界,我们甚至没有办法认识世界本身的面貌。
因为我们和真正的世界,永远隔着一个“我觉得”或“我认为”。
我们和别人的观点,永远都隔着“我认为”、“世界的真相”以及“他认为”。
于此,不管我们做出如何大的改变,我们都只能活好自己的人生这一个选择。
那即使你所做出的行为真的尤为搞笑,只要不对别人产生实质性的影响,没有影响到别人的人生选择,别人对你的注意力不会超过十分钟。
甚至他们会很快就会转移注意力,寻找新的能够刺激他们的内容。
而你的行为,别人或许会提及,但根本不会过多在乎,毕竟这与他们没有什么关系。
他们只会更注重自己的生活,更在乎谁能帮到他们实现梦想,获得更大的利益,或是在乎谁正在伤害他们的既得利益罢了。
(3)即使你经历了极大的创伤,感觉了极大的痛苦,到最后也会发现,你要继续生活。
生命最大的本事,就是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潜意识里的求生欲望都不会完全丧失作用。
甚至在一个人下定主意站在高楼边缘,离死亡只有一步之遥时,他的求生欲望还会让他思考自己是否有留下任何遗书,放的位置能被别人发现?是否有给自己爱的人发送短信嘱托珍重?是否打通最后的电话加以告别?
这些行为,都是一个人最后无计可施时,他潜意识中的求生欲望驱使他,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的举动。
即使自己真的想奔赴死亡,可他的求生意识还是想要通过其他途径,留下自己可以留下的信息,存活在别人的记忆中。
死亡如此,那日常创伤也一样。
当一个人遭受到了重大的打击,遭受到了极大的痛苦。
他潜意识里的求生欲望,都会第一时间搜寻所有可以让他摆脱痛苦的方式,来让他免受心理的折磨。
这可能是逃避、喝酒、奔跑等散发或压制负能量的方式,然后对痛苦麻木,再重新回归生活。
也就是无论过程如何,你都能够找到处理痛苦的方式,接着继续生活。
所以,假若你真的很想改变,那就下定决心改变,尝试粉碎模式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因为它能帮你最先破除旧有的固定思维,能让你带着新的思维认识世界,并敢于尝试其它选择。
只是,你要记住:
永远别怕自己粉碎了旧有世界之后,就只会迎来一个崩塌的废墟,难以翻身。
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你一直信赖和依靠的世界,其实堵塞了你多少机会,让你错过了多少宝藏。
而这些宝藏,很可能一直近在咫尺,只是被你的旧有思维和认知堵住了,难以获得罢了。
首发于公众号【倚千丘】——一个心理学专业,能帮你清除心理垃圾,减少精神内耗,并助你过得越来越好的心理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