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鹿鼎记》翻车,面对“流言蜚语”要有平和与自省的心

2020-11-29  本文已影响0人  闲读轩

最近,由张一山、唐艺昕主演的新版《鹿鼎记》自开播以来就争议不断,口碑暴跌,在豆瓣上只给出了不足三分的评分,特别是扮演韦小宝的张一山被彻底否定了。

面对在《鹿鼎记》中表演所引起的争议,张一山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次大家可能都会说《鹿鼎记》拍了很多遍了,然后呢,也很期待,就想看看张一山怎么演,拍这个戏还是希望给观众带来新鲜的东西,尽可能是让观众爱看就完了。所以观众提到我说什么都可以,我无所谓,千万不要把我当成特好的演员,我也有演不好的时候。”

我们无法推测其内心的真实想法,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谁在面对这样的局面能做到心如止水岂是那么容易的?

《增广贤文》中有语云:“谁人背后无人说,谁人背后不说人。”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人总是要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无论哪一样都不可避免地要与人打交道,我们的所言所行自然会被人听到、看到,评判自然也是少不了的,这里有喜欢你的,也会有讨厌你的,有说你好话的、也有说你坏话的。

面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应该如何处理是我们终生都要去面对的事,或许每个人的终极追求就集中在“宠辱不惊”这四个字上。

佛说:“心不动,万物皆不动,心不变,万物皆不变。”不论好言好语,还是恶言恶评,良好的心态是第一位的。

苏东坡在黄州时,有一天,自己突然来了诗兴,于是乎做了一首体悟佛理的诗:“嵇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这首诗不论是意境上,还是对佛法的感悟上,造诣都很深,苏东坡写完了这首诗,自己反复吟诵数遍,非常满意,于是就把这首诗抄了一份,叫自己的仆人送到长江对岸的归宗寺,给他的好友佛印看。

佛印拿到苏东坡的诗后,仔细地读了读,但是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在诗的下边写上了“放屁”两个字,然后又交还给仆人。

苏东坡本以为佛印看到自己的诗,一定会大加赞赏,所以满心欢喜地等着仆人带来好消息,等到仆人回来,他迫不及待地问:“佛印禅师看了后怎么说?”

“他什么话都没有说。” 仆人说完就把信交还给苏东坡,苏东坡打开信封,抽出信纸,硕大的“放屁”两字直入眼帘,他顿时火冒三丈,勃然大怒!

“岂有此理!”他大怒道,然后又仔仔细细地推敲了一遍,怎么找不到问题,于是更加怨恨佛印,决定亲自去跟佛印讨个说法。

苏东坡火速赶到归宗寺,气喘吁吁地要找佛印算账,哪知道佛印早已经吩咐不接待任何人,但是苏东坡却再也忍不住,不管三七二十一,三步并作两步直奔佛印住处,只见门上写着十个大字:“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东坡看后,哈哈大笑,拂袖而去。

人生本来就是荣辱相伴、起起伏伏的,也应该如此,若将不如意事常记心头,总是看不透、放不下,执着到底,留给自己的只能是更多的痛苦,只有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荣辱不惊,从容淡定的生活。

“吾一日三省吾身”是大思想家孔子的至理名言,面对他人言语,我们要学会反省,特别是自己不愿意听到的言语时。

从古至今,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会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剖析。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言,他一生都在践行着这句话。

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但是个头高大的,也可以征召,魏征扣住了这道诏书,他连连催促了几次魏征都不理。

李世民大怒,把魏征召来训斥其抗旨,魏征淡定地说道:“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陛下将不满18岁的男子都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要是颁布,你不是失信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省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我们的错误,对待他人的言语,要利用好自省这个使人恍然大悟的工具,来不断完善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自己的,生活也是自己的,人活着要给自己看的,在慢慢变老的路上,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雨,都要学会善待自己,用平和的心态对待他人眼观,带着自省的心、有尺度地对待他人的言语,这样才能活的轻松,活的灿烂。

更多内容请关注闲读轩,期待您的留言与关注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