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兴趣和童心学语言(2)
另外,学习的时候需要保有三颗心:童心,玩心和好奇心。现在有的学校的外语教育过早地就扼杀了孩子的这三颗心。
认识个小女孩,大概九、十岁的年纪,三、四年级,从学校回来就跟我说什么人称的单负数,时态的变化,坐在马桶上孩子支离破碎地背诵书后的单词表。
我很诧异,不是说学校教学改革了吗,怎么还是30年前乃至是5,60年前的学习方法。小女孩上的还是我们这个三线小城市家长挤破头要进的一流重点小学。
孩子妈一见我,就是求我帮忙教孩子把单词背了。这对母女也是被逼无奈,老师每课都要听写单词。总拿0分不好看。老师是不会放过老妈的,而学校考核也是不会放过老师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就逐渐认同学英语就是背单词,背得又痛苦,又执着,直到听写满分,孩子小大人般的脸上也有了得意的学霸式微笑。
可是有用吗?她连个简单的自我介绍都做不来。偶尔会一脸崇拜地讲起某个在学费昂贵的外语学校加餐的精英家庭的精英孩子代表他们众多普通家庭普通出身的孩子接待来访外宾,居然能用英语侃侃而谈。
有些悲哀,孩子已经忘了,她在4左右岁偶尔跟我学英语时,我为她量身打造过一篇有关她自己理想的英语自我介绍,那是她背得最滚瓜烂熟,说得最溜的一段文字。因为她喜欢,那是她的梦想。
今天,我再告诉孩子,如果你想,你也可以做到。她却说起人家的出身,人家一堂外教课多少钱,我脑子不好使之类云云。
孩子怎么了,为什么能说出如此认命消极的成人语言呢?
十二岁的女孩,忘却了她要去巴黎学艺术,畅游欧美时尚之都,打拼做时装设计师的梦想,而想做个时下最流行的网红,整个吃播,抝个造型,搔首弄姿,就能被打赏赚钱接着过好吃好喝的日子。
网络怎么了,一直在强调的所谓正确社会价值观导向怎么了?
孩子可以一边信手从网上拈(抄)来假大空要努力奋斗,为中国梦添砖加瓦的演讲稿去糊弄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边幻象靠玩无聊至极的水晶泥录播不劳而获。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怎么了?
孩子写着我这般不关心时事的成人都写不出的高大上政论型文章,背一堆零碎单词,孩子的学习有童心,有玩心,有好奇心可言吗?
英语教育专业出身的老师难道不知道学习外语不在句子,段落和语境中的单词就是一堆散放的没用砖头,没有水泥沙石钢筋(句,段,语境),永远难盖成大厦吗?
你们难道忘了比文字更重要的是文化吗?
难道你们不知道如此一本正经地学习正在抹杀孩子本能的求知欲和创造力吗?
你们也忘了上大学时,外教带着大家排练暗黑版的《白雪公主》,《罗密欧与朱丽叶》时我们空前高涨的学英语热情了吗?
十八、九、二十岁的大孩子都玩得童心大发,一个个开心得要命,背英文台词背得积极得很,更是好奇毒死继母的白雪公主怎么样了,朱丽叶爬上了罗密欧的阳台后发生什么了,而迫不及待地去自觉读剧本。而且因为演罗密欧的是你的暗恋,你背朱丽叶的台词就背得动情无比,快乐和想象都无边无际。大家一起胡乱篡改名著,瞎编音乐剧,自己上手写剧本,那些创作和创造乐趣,都还记得吗? 这些快乐,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传递给下一代呢?
老师也的确不容易。改革了又改革的不再提倡应试的应试教育,依然和老师绩效挂钩的分数线升学率,估计还是一柄悬在老师和家长头上的达摩克斯之剑。
不过话又说回来,不是没有那样一群有理想有追求的父母,他们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学习成长以改变家庭教育的小环境,帮孩子找回学习的乐趣,为孩子建立可持续终身的学习发展能力,以学习为乐,而不是视学习为苦,短视地幻象考完大学或谋到赚钱的工作就可以放纵放羊再不学习了。
单词不是全部的语言,文字不是全部的文化,考试是更不该是孩子全部的人生。保护好孩子的童心、玩心、好奇心,别过早地扼杀了他们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