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日记day13|| 复盘一些前两周的经历

2022-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来写日记的小家伙

先从好好吃饭、多多喝水、好好睡觉做起吧。

算起来,也是没睡好半个月有余了(狠狠熬夜到一两点也十天了!)感觉对人生的掌控感都缺失了。由于吃高糖高油和熬夜,脸上开始长粉刺了,毛孔也粗大了,体重自然也是没敢上称。

【最初几天饮食上】过于计算食物卡路里的减肥方式终于崩盘了!追求减肥失败而破罐子破摔,以及一段时间以来的食欲压制,以及“我今天就放纵吧明天开始减肥“这种给自己留后路的心理暗示,终于引发了一周有余的"暴饮暴食"(鉴于养成了追剧吃零食的习惯,所以在二刷甄嬛传的自己,中午吃了饭回寝室之后仍要吃着东西看剧,晚上十点也要到超市买零食以至于撑得晚上一直不困;总是偷偷怕熟人瞧见、一趟趟跑到自动贩卖机那里,吃到自己胃撑得难受,同时自责自己怎么在零食上花了这么多钱;下午心情不好了(傍晚时分总是这样,总是觉得这是一种快乐,我想拥有这种安慰和胃撑满的安全感),就跑到寝室躲起来麻木地吃一堆甜食......)

【最初几天生活上】开始患得患失、担忧自己来这个导师这里的选择对不对;总是暗示自己是个博士了,总是想到最坏的结局;拼命的刷博士应该做什么的知乎/小红书的经验贴,担心一不小心就步上延毕的后尘。总是列各种时间规划和人生清单,弄得自己很焦虑很有压力。

【过渡阶段】开学第二周以来,我不再要求自己减肥、想吃就吃、接纳自己的食欲,心态虽然好了一些,也没有特别冲动的去"暴饮暴食"了(因为我严格剖析了自己其实不算暴饮暴食那种程度,就是馋而已),但说到底饮食结构还是高油高糖的。有时候感觉是多巴胺让我总想品尝很多不同的新店里到底有什么好吃的,说来可能是由于刚到这个校园的缘故吧。

【过渡阶段生活上】还是倾向于去各种看经验贴,倾向于听各种讲座,努力嗅探各种资源→很喜欢做笔记去整理这些东西。①在实验室聚餐的那个中午,ch学长的一句话好像是说“都到了博士阶段了,就不应该再在乎延不延毕这种小事了,眼光要放长远”→然后我突然就觉得自己之前很幼稚,把延不延毕(出论文的早晚)当做衡量博士是否成功的标准。②聊天中发现其实有个学姐wjy认为玉泉校区是她心目中浙大校区的top1,在市中心环境好,同时我也感觉很有老校的历史沉淀感。→结合自己刚来时就喜欢这个校园的风格和宿舍的楼层位置了,再加上自己基本是单人间生活方式可以很自由,除了房间隔音不太好(可以戴耳塞)之外,衣食住行这一块还是不错的!③整理了相册,翻看了之前保研时候的一些聊天截图,结合一些学长学姐的口风,了解了当时的心境和自己的选择,我来这里,也是那时候的情景下的必然之选。→为了与医学、与机器学习结合的、出国的、人脉资源的更多的发展可能!同时老师人好、不push、风险小、组里有钱;(唯一的缺点大概是放养吧?不过博士大多都是得靠自己的!就当做锻炼自己独立科研能力的机会了),而不仅仅是致力于研发更好的显微镜。今年开始zju改革,涨了每月岗位工资,很幸运!有了钱,不再向家里要钱了,也能更好的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好开心!④对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主见和抉择,不再功利,不再患得患失,而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从思维定式我要加入新媒体中心(哦我喜欢自媒体、本科时也在,所以我要去这个),到我不再加入学生会(pro:认识更多的不同专业的人;con:可能安排的任务会占用学习时间)只加入喜欢的社团(pro:认识志同道合的人)就行(ch学长),再到我好喜欢勤工助学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有联结-团建活动去认识更多的人、有工资-让你的劳动有所回报、有宣传任务-擅长的事情的自我价值感实现)......在华科的大四记忆,远征与勤工岗,在读博阶段我还是选择了保留,一想到这些,就回到了本科最后一年那段治愈的岁月。⑤找到了一份公众号撰稿的兼职,以后每周末要出一稿啊!但花在自媒体上的时间明显增多,老是点开知乎看有没有人点赞的小红点......(为了追求那几十块钱而被app绑架真的得不偿失!比如b站打卡打算放弃了,知乎那就随缘写书评吧,制度太复杂了俺不追求连续打卡了,不过也不放弃阅读习惯,保持每月2本的速度)→下一步就是要控制手机使用时间,定时处理消息!

【过渡阶段致谢】感谢小红书品味日志,每天坚持记录三件让你快乐的小事,帮助我逐渐活在当下,追求让自己快乐;感谢小睡眠app的大家一起打卡,治愈的帐篷睡眠页面,让我开始想要变得早睡早起;感谢《我减掉了五十斤》这本书,让我开始觉得“一切都不是你的错”,减肥大概还是心理有委屈在吧,种种共鸣让我流了好多次眼泪。


(For example,今日纠结:有时候明明觉得是这些app让自己有了自我价值感的实现,自己找的活让自己的人生丰富了起来。有时候又觉得得不偿失,白白浪费了应该用在科研上的精力。)


今天读书读到的“黄昏焦虑”真的很可怕,黄昏时分人体用于缓解压力的激素(α-羟色胺,也就是血清素)开始减少,让我们更情绪化、更脆弱。

就我而言,则是在睡眠不足、脑袋昏昏沉沉的情况下想很多,误以为是自己列的时间计划和人生清单需要修正,其实根本就是方法论不对!

“完美主义计划者”总是沉溺于自己所列计划全面的满足感、并有一种对自己意志力的高估。

但这种“完美计划”已经失去了督促人的功能,也坚持不了多久,因为你的潜意识也会认为这样太完美了太累了,是一种上限而不是底线!(就如同高中时班主任逼着你写下你的理想大学一般,但其实你能考到哪,取决于你给自己设置的底线有多低,而非目标有多高!)

沉迷于列计划的同学,还是在追求多巴胺——代表欲望、对远方事物的预期、对未来的幻想,所带来的虚假的满足,以求内心的安全感。所以,会陷入【焦虑-列计划-计划失败-再次焦虑】的死循环。

真真是甄嬛传中说的那句:只是女孩子家,读书多了,这烦恼也便添上许多。

改变方法论,并非一直贯彻理论指导实践,而是实践反馈理论!有时候不能被小红书上被包装被精加工的vlog博主去比,不被《2022年最后100天的自律计划》、《自律了xx天,生活狠狠奖励了我》这种标题党所洗脑。

活在当下,体会每完成的一件小事给自己带来的正向反馈,从而激励自己完成下一件小事。每天,只需要吃掉最重要的“三只青蛙"就已经很好了!

当然了,不用花心思去揪出那件所谓的“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因为你大概率揪出来的一定是你抵触的那件事hhh)所以!相信你的大脑还有凭直觉为事情安排先后的能力。

如果你觉得明天需要做什么在脑子里过一遍就好了,完全不用列计划;你觉得自己能专注的完成这件事,就不用非得使用番茄工作法看看自己完成了几个番茄——不被app绑架。

想想你初中还没有手机的时候,是怎么学习生活的。大道至简,心流至上。

砍掉那些作茧自缚的桎梏后,你会发现,你没有错过什么,也不会落下什么。

拥抱当下神经因子——愿你捡起对人生的掌控感,也不放弃对快乐的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