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的内部结构及其合理性评价

2020-03-31  本文已影响0人  飞龙村长

我们可以管理好一个对象,而不论这个对象设计是否合理。现在,我们要分析和判断一个对象设计是否合理,它的通用标准是什么?

村长建立了一个通用的对象模型,内部有六层:子对象、架构、机制、事务、事件、信息。任何对象都可以用这六层模型进行分析,如下图。

六层模型内部的基本关系是:

六层模型的每一层都有其合理性评价标准:

说明:以上是子对象划分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大家可以看到软件设计的原则也在里面。

说明:子对象之间的连接太多或太少,都是值得注意的情况;对象可以有多种结构,比如可变形设备。

说明:机制是一系列事务的集合,以上是对象内应该包含的机制。

说明:事务是机制的具体实施,事务可以有多个抽象层次,也可以有多级包含。

说明:事件是事务的实例,以上是对象内应该包含的事件种类,事件可以对本对象或其它对象进行操作。

说明:信息可以是对象,也可以是对象及特性的统计分析数据。

使用六层模型可以对任何对象进行建模,特别对于人类组织。

文字具有极大的模糊性和歧义性,人类组织的法规制度也是这样。法规制度和对象的层次结构是对应的,如下图:

对人类组织建模可以自动生成法规制度,采用标准语法的法规制度也可以直接转化成人类组织模型。

通过这种建模分析,可以判断法规制度是否存在矛盾、重复、模糊、覆盖不全面、流程过长等等问题。这对于存在大量法规制度,而编写人互不通气,缺少集中、严谨流程分析的组织非常适用。

在各种设备和系统的设计中也可以釆用这种方法评估。

题外话:村长本来想以这种分析方法为基础写一本《村长说历史》,分析评价历朝得失,写了两章,太懒作罢,以后都在系统中实现,也是一样。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