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突围(下)

2023-09-13  本文已影响0人  一笑作春风

人在痛苦中,是最容易成长的。苏东坡的豁达和乐观,也是经历了黄州这一段最艰难的时期,才走出苦难和绝望的。

他在给李淑瑞的书信中深刻地剖析了自己,那就是缺少自知之明,不懂得劝诫的技术。

在这方面,苏东坡和屈原很有相似之处,才华很突出,个性很张扬,他们那份超出世俗之上的才华,一方面为他们赢得了赞誉,另一方面也为他们招来了嫉恨。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可能在很多朝代都是如此。于是,屈原被流放了,苏东坡被贬了。

他们都是从生的欢愉到了死的胁迫,屈原彳亍在汨罗江边,心中始终充斥着不平之气,他“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苏东坡开始梳理自己的生命历程,但是,他更更多的是反省,为什么自己会沦为这样的地步呢?论才华,他名扬天下;论政绩,他深受百姓爱戴。他缺少的,是处世的圆滑,是为人的低调,是甘于平静的成熟。

他想放过自己,给自己一条生路。于是他沉浸在山水之间,和自然亲近,和天地交流。一个人,越贴近自然,越能找到自己的本心。天地有大美,静默无言;山水有生命,翻滚不息。东坡喜欢夜晚,很多个夜晚,他泛舟赤壁;很多个夜晚,他独自漫行。天地都静下来了,一切都笼罩在黑暗中,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心灵的感受力格外明晰。

自然永远是抚慰我们心灵的本源。从古到今,很多人都是在自然中慢慢熨好自己的心灵。比如说史铁生,在最绝望的年龄残疾了双腿,接纳他的是地坛,地坛里的一草一木,地坛的天空和傍晚,静默无息地在那里等待着他。黄州也一定等待了东坡很久,这里的山水都寂寞了,要不,它们又怎么保持那样原生态的状态,等待着一个伟大而又寂寞的灵魂?

上下五千年,苏东坡去古人那里寻求安慰。有时,他有点阿q,他在《前赤壁赋》里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缭,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这段话的言外之意是,看看曹操和周郎那些牛人,当年不是那么不可一世吗?现在不也都over了?既然他们都灰飞烟灭了,我这么一个凡夫,又能怎么样呢?

苏东坡真像现实中的我们,他在读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在思考中,他跳出了儒家建功立业这一单一的价值观,慢慢地走向了道家。

道家讲究什么?道家讲究放下。有人说,一个人健康的时候,是不需要道家的。道家就像是药店,只有生病了,你才会去找它。

看,苏东坡来了!他做梦梦到了一只仙鹤,梦到了老神仙,他也想乘风归去,放弃凡间的这一切,羽化而登仙。

其实对苏东坡影响最深的应该是陶渊明。“渊明,吾师也。”就写文章而言,苏东坡的文辞绝对不亚于陶渊明,那么他从陶渊明那里学些什么呢?应该是顺应本心,何不委心任去留?一切都是自然的,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那么就该自自然然的来,自自然然的放手。

一切功名利禄,生死富贵,得失贫贱,都是身外之物,何须挂念于心?

从黄州离开之后,东坡又来了惠州儋州,越贬越远,可是放下这两个字儿,却越来越挂到心上。

于是,苏东坡洗去了人世间的喧哗,变得越来越低调,也越来越成熟,从绝望与痛苦中走出,成就了真正旷达乐观的苏东坡。

他屹立于天地之间,与命运抗争,与自我和解,他始终执着于人生,从来不躲避,不放弃现世的那些欢乐,但是他又超然于物外,当生活发生变故的时候,能够不喜亦不惧。这种生活范式,为现实中困顿的你我,树立起一道永恒的丰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