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投资就要先舍弃的六大心理偏见”
1, 对“熟悉”倾向。对于这个偏见,大家应该很好理解。以前讲到过一个例子,一些本来不看好的过时实体企业,为什么企业主们在对待这些看上去已经没有任何希望而又亏本的买卖时,却还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因一般归结于他们的惯性。人们对自己熟悉的,已经习惯的东西不仅拥有过高的信心,也因为惰性而不会去尝试改变,这就是熟悉倾向带来的恶果。
同样对于学习而言,脱离舒适区才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却只在意自己喜欢的,熟悉的,那么势必认知范围也会受限。放到投资的角度来看,很多人会莫名奇妙买一些自己似曾相识的股票。外汇市场也如此,一些人聚焦只做一个产品,仅仅是他们以前做过而已。总之熟悉的倾向让多数人对陌生领域的更好的东西避而远之。
进一步讲,人一般倾向喜欢记忆最深的或者最近记忆的东西,因为是他们最熟悉的,而不管这个东西是不是对自己最有利。有实验表明,一个教授讲解一个正确的理念,第二天讲解一个看似正确却价值不如第一天讲解的理念。第三天让学生选择用哪个理念去指导实际,多数人会倾向选择后者。因为第一个理念的逻辑推理已经基本忘记。而学生们倾向于他们最新记忆的理念。
对于交易,避免记忆缺陷带来的认知偏见就是列出一张投资先后顺序的清单, 这样就会让自己时时记住原则的先后性,并将风险放到第一,其次才是收益。多数人因为对熟悉的倾向,而导致真正理性的缺失。
2,对“容易获得”的倾向。这也是一种偏见。很多人倾向于容易获得的理念,即使长期看起来是错误的。比如你百分百获得100元,另一种是百分之五十获得500元,毫无疑问前者的行为让你更感恩。事实上,这种确定性和容易获得性会对人可能产生很大的害处。比如你某天做一笔短线投资,立刻获得100美金。而等待10天,一个严格的信号出现,让你获得500美金。那么前者的诱惑性会大于后者。它会让你更加容易上瘾,从而失去原则性。最后沦落在无章法的短线操作的行为中。
所以伙伴们,保持理性,对于需要付出而获得的东西也要保持高度的敬仰,对那些承诺轻易获得的东西要保持警惕。
3,避免不一致性的倾向。如果一个人做过一件事,而且用一种行为或者思维方式已经取得成功,那么很可能为了效率,就会继续用这种方式去实践,这就是避免不一致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也引申出一个我之前讲过的逻辑。人们可能接受新观念很容易,但是改变老观念更难。所以一般人们都自认为在开放地接受新观念,但是当与错误的老观念相矛盾时,他们会倾向于继续沿用老观念,而非去用新观念代替。这种麻木的行为是由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导致。这也说明,当你运用错误的投资方式时,不会立刻用理性来结束它,而是倾向于继续沿用它,通过运气来挽回,而非其他方式。
这种倾向也会导致错误的从众心理。事实上,大众行为在投资市场基本是会带来羊群效应的。也就是这种倾向必然会导致投资上的失败。如果要保持持续地正确交易,就必须要迅速改变自己错误的行为,避免这种倾向的后果。这种倾向是由根深的缘由的。
(1)当人类的远祖还是动物的时候,迅速作出决定对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这种抗改变的模式有助于更快地作出决定。(2)它使得我们的远祖能够通过群体协作而获得生存优势,因为如果每个人的反应总是不停地改变,那么群体协作就会变得很困难。(3)从人类刚开始识字到今天拥有复杂的现代生活,中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它是进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所能得到的最好的办法。知道了人们喜欢沿用一致性的方式来对待问题时,我们就要警惕自己这些方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了。
4,对比倾向。人总是善于对比,有人说是痛苦的来源。对比确实会让人很多情况下失去理性。一些极端低概率的事件总是会出现,虽然跟我们一般无关,但也很可能让我们会陷入对比的漩涡。巴菲特就不止一次说过,“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妒忌。”妒忌当然来自于对比倾向。之前讲过,一些诱惑性的案例会让你通过不理性的行为去追随。比如有少数人恰好在牛市初期入场,到牛市中后期赚了很多钱,你可能会通过对比倾向,在牛市中后期也想去达到别人一样的目的,而忽略市场的具体情况,这种倾向就会让你失去理性。
对比倾向也不限于对外部事物,而且也很可能跟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比如做交易,如果你持有一笔盈利单,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决定在一定范围止损出局。但是恰恰在良好的盈利预期下, 突然变成亏损,那么这种对比倾向就会让你痛苦,让你失去理性,不愿意接受当下的亏损,而你会想起刚刚才是盈利的。这种倾向让你继续跟过去盈利进行对比,也想通过运气来达到跟过去一样或更好的结果,这样就会在止损位来临后不愿意理性出场。避免这种倾向一开始就要设定好止损点,而不是自己事后预估的止损范围。虽然有些呆板,但是是最后避免风险的方式。
5,回馈倾向。人是社会型的动物,而不是独立生存的。那么合作的模式已经深入到人的深层潜意识里面了。因此有“来而不往非礼也”,当然也会产生出“以牙还牙”的思维模式。回馈不是一种仅限于褒义的回报感恩机制,而是一种纯粹的对等反馈模式,这种倾向在一些不好的情况下带来危险。比如,现代有许多“路怒”,是指汽车驾驶人在行车时对别的汽车驾驶人所做出的攻击性的或过激的行为事件,或者运动场上也有因为受伤而引起的情绪失控事件,从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来,在和平时代,人们之间的敌意也可能非常极端,这些行为来自于回馈倾向。
回馈倾向的偏见也会影响到投资交易。比如,有些交易者通过意外的短期获利一笔财富。他们极有可能会受回馈倾向的影响。因为轻而易举地获得财富,他们会认为市场是友好的,就会继续进行随意化的交易,甚至自愿做出风险系数高的交易行为,这样就导致失控。同样,有些交易者即使是严格按照原则交易,如果在一次很好的机会中获得暴利,他们就会认为市场给了他们一种盈利的捷径,因此产生过度信任市场的感觉,也会随意的操作。
有一个关于绑架的效应,就是被绑者只要是不被绑匪杀害,只要绑匪有一丁点的善意,他们就会极大地感激绑匪,甚至帮助绑匪带领自己一起躲避警察的追踪和避免绑匪有法律的风险的行为。这也是人的一种回馈倾向。这种倾向在社会中是一种合作的粘合剂,但是在某些市场就会让人产生偏见,很容易做过头。
6,避免痛苦倾向。避免痛苦的倾向首先让人不愿意去学习或者实践需要付出的事情,即使这是长期看来很好的东西。比如锻炼是大家都认为的保持健康的最好方式,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漠视这种方式,而舍近求远呢?因为锻炼需要忍受肌肉和筋络等的痛苦,所以很多人仅仅想通过保健品的方式来达成。怪不得一位哲人说过“人最大的愚昧在于人类会通过大量的看似短期的轻松行为去换取健康,但是长期看来,这些短期行为带来的痛苦并不比保持长期的健康所付出的代价要少。”因为想避免痛苦,可能结局会更痛苦。
避免痛苦也使人不愿意去接受一些已经发生的惨痛事件。在二战期间,一位母亲的儿子学习成绩非常出色,在体育运动方面也非常有天赋,可惜他乘坐的飞机在大西洋上空失事,再也没有回来。他母亲的头脑十分正常,但她拒绝相信他已经去世。那就是简单的避免痛苦的心理否认。现实太过痛苦,令人无法承受,所以人们会扭曲各种事实,直到它们变得可以承受。但这种避免痛苦的倾向会让我们不会深刻反思自己造成的惨重教训,而是在心里极力避免它。实际上,如果你接受并深入思考这些教训,你的进步会更大。
因此,如果要达到持续成功的交易,我们何不妨忍受下等待的无聊,这种痛苦远远小于不理性亏损的痛苦。所以,希望大家能明白我们即便是苦苦等待机会的出现,也不愿意逾雷池一步去做不确定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