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i写文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Ai的触角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延伸到生活的角角落落,当然这里面也包括Ai写文。
第一次接触Ai文,是儿子刚上高中,他说想用Ai帮忙给议论文一个思路。我觉得挺好奇,之前他初中小学的作文都是我指导的,上了高中涉及议论文,对于这个文体我不感兴趣,应该如何抓住考点去拿分,更是一无所知,如果仅凭对议论文有限的认知去妄加指导,怕要误了孩子。
果然不负所望,输入条件和要求后,Ai给的思路详略得当,细致缜密。当时心里挺高兴,觉得不花钱的人工智能,比老师讲解的都详细。
后来在平台写点杂文,接触了一些爱好写作的同路中人,他们向我推荐用Ai做辅助。一番尝试后,觉得用Ai既有好处,也有坏处,就像万事万物一样,有利就必有弊。
我试用了Ai的一些功能,文章完成可以让它给出评价,打分,和分析投稿价值。我发现Ai都是极尽溢美之词,而且会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地罗列出一堆让你不得不信的理由。
就像一位会哄孩子开心的幼儿园阿姨,拉满的情绪价值,确实让人沉醉。但时间久了,便让人渐生厌恶,如果每篇文章都如此完美,那该如何区分优劣?又该如何给自己的写文水平一个合理的定位?
让Ai给出修改意见,或者直接让它帮忙完成修改。Ai修改完成的文章,我觉得毫无价值。首先,智能是机械的,它往往会把文章修改得面目全非,完全不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它更你读不懂你的写作思路。而且,自己费尽心思写的一篇文章不管好坏,都是原创。就像自己的孩子,美与丑都是亲生的,文字里有你的感情和温度,为什么要把它变成一篇冷冰冰的Ai文?
至于修改意见,我觉得这是人工智能的亮点,也是其可以用于辅助写文的价值所在。它可以读出文章的脉络,哪些文字与脉络无关又有些冗长,它会告诉你。它可以检查出你的文字错误,比如易错的“的、地、得”。它会发现你在行文过程中,自己很难查找出来的打字错误。它会告诉你哪些词语使用频繁,过于重复影响行文美。它还可以告诉你,开头或结尾是否足够有力,是否需要加强。
这些问题在提出的同时,它还会给出修改意见,并给出例句。我觉得它的例句只可参考,不可照搬。有些加强的例句并不符合全文的写作风格和情感基调,像是做作的无病呻吟,还不如原来的文字自然,通顺。而且,我做过实验,一旦照搬一两条例句,再进行Ai检测,就会被提示Ai成分,得不偿失。
但是按照它给出的意见,查找文章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思路修改,完善,确是大有价值。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不易发现的习惯性行文问题,提高自己的写作和审美能力,让自己的文章日趋完美。可以说,对于业余作者,这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有力阶梯。
至于有些作者,直接用Ai写文。就像自己在家蒸馒头,可以纯手工揉搓,也可以用磨具造型,只要自己喜欢,愉悦内心,无可厚非。
但如果一篇文章中有大量Ai内容,甚至整篇都是Ai写作的文章,当做自己原创进行发布不太合适,加上Ai声明,是不是更能取得他人的尊重。
自古有矛就有盾,能用智能写文,就有办法检测。像朱雀大模型这样的专门检测Ai成分的软件,用起来就像Ai写文一样方便,文章Ai成分的百分比都算得清清楚楚。读者发现一次,就会对作者所有的文章,甚至是对这个人失去兴趣,得与失自在其中。
其实,我们都是业余作者,自娱自乐而已。千万不要自己把自己忽悠了,傻傻分不清自己的写作水平与Ai的差距。
归根结底,Ai尽可用其可用之处,但要真挚地去热爱自己从内心深处迸发的文字。在写作社交中,大家还是要用原创坦诚相对。毕竟,温度是人类最大的特点,足够的诚意,是被他人接受,认可的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