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2021.4.22
2021-04-22 本文已影响0人
虾盲君
昨天憋坐在电脑前,一个小时不知道写什么,总有这种不知说什么的时候,也不知道是生活本来就如此,还是自己腹中羞涩,脑中空洞。但是每天还是要坚持动动笔,以免生疏。
常思一写就能出大作,或是普通人的通病,写的太过平淡,不免无病呻吟。每天也坚持阅读,听讲座,总之是输入不少,细想也有大部分可能是遇事太少,熟思也不深。
刚刚看到一句话,顺便就记录在这,是荀子说的“不问而告谓之傲”。网上一搜索,居然是荀子《劝学》中的一句话,只是当初语文课本节选的是另外一段。全文再浏览一遍,发现很多观点其实都是值得学习的。比如“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囋。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向矣。”在王阳明的《传习录》中曾经反复论述的就是这句。这也是现在人的一大通病。满大街的培训机构,幼儿国学,从小就灌输的思想是要能背很多古文,背古诗词,似乎这就是博学多才,才力卓绝。殊不知,这只能说明一个人记得很多东西,明白很多道理。道理如此之多,俯拾皆是,但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能认认真真去相信一个简单的道理,甚而至于去遵照执行。所以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口耳之学。听到一个道理、一句话,便觉得很有道理,或者很有意思,感觉自己又增长的知识,遇到他人,或者某天谈论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假思索地说出来,但是这句话能不能自问是深思熟虑的、是不是自己做到了,很多人就不能保证了。因此多学好学是好事,但最终还是要落到实行。
古人在为学做人做事上已经有很多完备深刻的论述。要真正做到读一句有一句,其实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