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人说话直,他们就是没人性”
人性是一个很直白也是很宽泛的说法,这个说法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概念之中解释着“生而为人”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
在许多社会场所之中,人们对于人性话题的侃侃而谈,往往会带有一种较为消极且悲凉的气氛,因为人性是无法经受考验的,或者说人性的卑劣和脆弱,几乎是人人皆知的“秘密”。
而在市井街头,人性这两个字也被用在了某些对抗性的交际场所,比如:
“你这个没人性的东西!”
“你要是有点人性你能办出这么畜生的事吗?”
“你能有点人性吗?”
这些夹杂着人性一词的谩骂之语,以极其微妙的方式让人们意识到,人性这个词(并非其代表的复杂含义)似乎带有着一种天生使然的消极感,而事实也确实印证了这种消极感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假设我们在“夸赞”某些人的时候,是不能用人性这个词去“表扬”其所作出的影响,
比如:“您真是个有人性的人啊!”
这句饱含阴阳怪气的赞赏只会让对方既恼怒,又难以反驳其语句本身的意思,不过若是论起这个词汇的攻击性,倒不如说,
那些真正没人性的做法,比这个词本身的攻击性,
可厉害的多得多。
当人们对没人性这个概念稍加思考的时候,用较为通俗的表达方式去解读,往往会解读出大致两类意思,
第一,是没人性的行为,让人活不下去,让人没办法活,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形容一些事情“没人性”的时候,一定是对方的行为或是做法,亦或是造成的广泛影响,让大多数人的生活陷入了危机或是恐惧之中。
这种说法的背后,实际上是阶层之间的失衡博弈所造成的结果,如果我们用公司这个概念去做比喻的话就是,
管理层的人希望底层能够多出力,多干活,然后他们来指挥,来控制,如果说指挥的好,控制的很到位,那么功劳便是这些高高在上者的丰功伟绩,而如果出现了问题,导致了一些矛盾的日趋尖锐,那么管理层便会给底层传达一个信号,
“你们做的不好,导致了事情朝着越来越麻烦的地步走下去,这个时候你们应该谢谢我们,因为我们的存在,你们才没有堕入深渊。”
事实上,那些老老实实干事的基层很清楚,他们不需要堕入深渊,而是因为那些自以为是的蠢货,导致了他们已经身处深渊了。
只不过,碍于众所周知的层级原因,上一层把控着更多有利于他们管理的东西,而底层干事的“职工们”,相互之间也不存在真心诚意的团结(当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在这种复杂又多变的环境之中,人们身上的压力就像是管理层的把戏一样,轻松还是沉重,都不由得承担的人说了算,
沉了还是轻了,都是那些不用背负的人说了算,他们的行为,自然有人替他们付出代价。
而这样的行为,便可统称为“没人性”。
这是第一种没人性的表现,如果说这种表现方式多少还有点“遮掩”之处,那么第二种则显得格外露骨。
我们还是用公司模式来进行解读。
第二种没人性的表现,是树立伪人性,让人们改变对于人性的理解。
当然,聪明的读者朋友们会发现,此时吧人性换个词也说得通,比如“道德标准”比如“理性的观念”又比如“用基于生活常识的方式去审视某些问题的存在”。
扭曲的价值观,扭曲的认知标准,会让那些员工改变了他们原有的,基于自身保护的认知,比如增加工作时间,变成了一种“趁着XX快XX”的一种看似积极的洗脑,又比如“少拿XX多干事”,
“工作的时候把公司当成家,出事的时候请为自己的XX负责。”
这样的洗脑方式谈不上多么高明,只不过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身边的人,大多数是不具备这样认清现实的能力,而有些认清现实的人,为了在随波逐流中“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他们也会选择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方式拒绝逆行。
这就导致真正有所坚持的人成了“少数者”,真正坚持正确认知的人成了大多数人口中的小丑,他们被嘲笑,被挖苦,被说成是“还没被社会好好敲打过”,总之一句话,
谁清醒,谁坚持,就给谁扣上各种各样的脏帽子,让他们翻不了身,
而这样的事情,似乎已经成了“公司里的潜规则”。
装傻装的太久,就分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傻。
糊涂装的太久的人,如果突然清醒,就会觉得特别痛苦。
可是,如果活的太明白,活得太清醒,又会被这个世道的很多“蛛丝马迹”所折磨,
会发出内心深处早已知晓答案的质问:
为什么会这样?
为什么某某事情的结局这么没有道德,没有素质?
为什么很多事情的发展,容不下素质,容不下道德?
内心深处早已知晓的答案,是因为人们很清楚为什么,
也很清楚“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世道,
他们很清楚那些满口仁义道德,
随便指指点点说什么“这就是现状,不服憋着”之类屁话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
他们只是不服气,接受是因为生存,
所谓不服气,
是因为他们不想被那些肮脏的东西,
熄灭心中那一点点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