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蓄力】读书笔记04——《好好说话2》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30人  孔庆芬

推荐指数:四颗星

易读指数:五颗星

实用指数:五颗星


这本书是《好好说话》的姊妹篇,由奇葩说团队合力编写。与第一本不同的是这本书重在针对读者的真实疑问分析场景、做出解答、提出应对方式。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按需重点阅读,没有遇到的问题可以作为之后的应急包查阅。

要点提取:

1. 我们(主创们)不断想展示的,其实是一种兴趣,一种对于“人”本身的兴趣。为什么人想要说话?因为你想接触人,想认识人,想关心人,想改变人。这是说话的本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

2. 用选择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利用一个关键句式“您可以。。。也可以。。。”。你完全不需奥做出任何实际改变,也可以发掘出某些选项,让对方觉得自己是有选择的。

3. 想让对方答应你,就先让他拒绝你。如果你提出的是一个“不情之请”,一个对方完全有理由拒绝你的请求,那么,不要把你真正的要求放在第一个问,先提出一个对方不太可能同意的要求,让对方拒绝之后再提出第二个真正的请求。

4. 沟通中常见的错误是否认对方的感受。销售员常用的三个“F”:(1)Feel,感觉。承认对方的感觉是真的(2)Felt,感觉过。说你体验过同样的感觉(3)Found,发现。谈你现在发现的新感受,新体会。

5. 用心理账户解决消费观分歧。“心理账户”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一个人会把每一笔收入,每一笔开销分配到不同的“账户”,而对待不同的“账户”,他消费的态度也会不同。既然消费观是从小形成且根深蒂固的,那就不用强行改变,只需要调整“心理账户”的归类就可以了。

6. 用“基础模型”让别人秒懂你的意思。想要迅速让别人理解你的意思,就不要从细节入手,而要从“基本模型”着手。这是因为,我们对一个陌生事物的认识,始于“大致归类”而非“精准描述”。在帮助对方进行初步的归类和定位之前,直接给细节,反而会让人徒增困惑。

7. 在工作状态下,不能指望别人自己领悟你的言外之意,所以交代任务时,要尽量清楚详尽。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在交代完任务之后,加一个疑问句式的“话尾巴”。例如:至于报销的后续流程,到时候我就问你咯。

8. 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布置工作的时候要讲五遍(1)领导讲一遍(2)下属复述一遍(3)下属谈自己对工作目的的理解(4)下属谈自己对可能遇到的困难的预估(5)下属谈有没有别的代替方案。

9. 不要自己站在对方的对立面,而是要创造一个“稻草人”,引述别人的观点,来提出反对意见。虽然你提出了反对意见,但你并没有表态。

10. 更好的接话方式“你这个想法很有意思。。我试着补充一个角度”。“有意思”这三个字几乎是万能的,因为它有很大的解释弹性,可以作为一种鼓励,希望对方继续往下说,也可以是一种缓冲,让人有时间思索一下,再去判断这个意见到底有没有价值。就算你完全不同意别人的意见,也可以用“有点意思”开头。(这个国外的Interesting异曲同工)

11. 如何当面拒绝人:反过来问对方会不会尴尬/介意。“那太好了,我还担心你会介意这种事呢,是我多虑了”

12. 别害怕被拒绝,对方只是按了暂停键。当你请求别人采取某个行动的时候,就意味着他需要有一点或大或小的改变,然而,人在面对改变的时候,很容易趋向保守,只要觉得还有一点疑惑,就会下意识地说“NO”,不过这个“NO”只是出于本能,未必是真心想拒绝,所以当别人这么说的时候,你要先分清楚他们到底是想要拒绝你,还是只想要暂停。

13. 谈判碰壁,可以拆议题

14. 培养“自我坚定”(self-assertiveness)的勇气。自我坚定是一个心理学上的概念,指的是不管外人怎么看,都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自我坚定往往无关对错,而是以你自己的感受为准。

15. 聊八卦的正确方式“我不会打听这种事,但是如果你想讲,我是很乐意听的”

16. 如何选话题。日本著名的节目制作人美浓部达宏曾提到,如果想要和任何人都有话聊,有五种话题可以选择,刚好堆成了一座“能够引起共鸣的话题金字塔”,由下到上依次是家庭,学校,饮食,工作,艺术。此外,还可以从生活中的共同困惑聊起,追求负向共鸣。比起聊双方都喜欢的事情或双方都讨厌的事情,共鸣会更加强烈。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负面优先效应”。

17. 落差赞美法,让赞美更真实,易接受。不一定由黑转红,只要是按照“原本没想到,现在你居然”的思路,说出你心里的印象变化就可以了,用“好上加好”的说法,同样也能创造落差感。

18. 接梗技法:表达其实,比你想的更严重。

19. 安全角。人和动物一样,在外头受伤了,就会本能地想躲起来,找一个让自己有安全感的角落,去安心地舔舐伤口,这个地方,就是“安全角”。

20. 著名心理学家西德尼'朱拉德提出的“自我揭露”理论,跟一个人相处,能感觉到多大的亲密感,取决于知道对方有多少私密的事。

21. 如何既分享秘密,又让对方保守秘密。既然是你先忍不住要告诉对方一个秘密,对方也很有可能忍不住分享出去,差别只是“对谁分享”而已,所以,分享秘密之后,与其不现实地要求对方“谁都不要说”,不如特别强调“哪些人不能说”,更能让对方帮你保守秘密。

22. 跟别人沟通的时候,最麻烦的一件事,就是我们的脑子动得比嘴快,常常会急着想要知道对方说这些话的意图是什么,也就是说,当别人的话还没说完,有时才说了开头,你的脑子就已经等得不耐烦了,于是你就预先揣测对方说的这些话,目的是什么,并且根据你的揣测进行回应。这种情况有点像我们在网上看剧,有时候会嫌剧情进展太慢,于是忍不住拖动进度条或者按快进,看看后面的剧情会怎么发展。但在真实生活中,我们没办法拖动进度条,也不能按快进。所以,我们只好在内心深处偷偷快进,也就是在对方话才说到一半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大部分的对话,都是在跟自己的想象对话。

23. 我们的大脑对理解的需求大于对沟通的需求,我们很容易臆想出对方的意图,但却很少真的在意对方的意图,这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无论对说的人而言,还是听的人而言,这都证明了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中的更孤独。

24. 和上一辈人交流的特点:聊天,聊的是感情,而不是事情,聊天的目的是要“情绪碰情绪”。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