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启程。这次,不再“不计成本”
(一)
10号返回的成都。
在瘟疫横行肆虐和全民严防死守的当下,走几百公里从老家宜宾返回成都,多少算是有点冒险。我“冒险”回来,除了写稿子需要个纯粹点的氛围以外,还因为网上通知11号公布今年考研的成绩。
不管成绩过还是不过,我都希望在一个安静点的环境里来应对。
匆匆忙忙到成都住的地方,准备洗个澡。我站在花洒下,热气腾的从地上涌上来,突然想到明天早上就要公布考试成绩了,那是我去年下半年用158多天煎熬换来的果实,心里“咚咚咚”的响起来。
“不就是一个考试结果吗?紧张什么!”我安慰自己。
晚上,我在千字小文中写道:“……这些日子以来,考研这个事情我渐渐想明白了,即使考上,它也并不足以逆转我的人生,这不过是我跟碌碌无为的生命搏击的一种姿态而已。后半辈子很长很长,做一件事情,一两次失败或早一年晚一年又何妨?”
话虽如此,可是一整个晚上都睡得不好。两三点才睡着,四五点又醒了一次,快到早上九点钟——公布成绩的时间,又醒。
打开电脑,看到社科院和考试院官网都头天已提示,成绩公布时间延迟到20号的通知。瞬间感觉像是逃过一劫,又像是聚集力量挥出一拳,却什么都没有打着,空落落的。
昨天晚上,想到明天早上九点钟“真的”要公布成绩了,心理再次紧张起来。
昨天的千字小文章中,我写:“很多年以来,我觉得考研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明天就公布结果了,我不确定能不能考过,但是可以确定的时,我距离自己的梦想在靠近,越来越近。”
心绪仍然有波动,写几个字发抖音玩吧。
写什么呢?我想起最近在哪儿看过一句话“一辈子,不称心不如意的事情多了去了,要学会接受失败和遗憾并和它和平共处。”这世间,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过几年,过几十年,过几百年,今天的成败得失有谁会在意呢?
好吧,那我就写“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前一句话——白发渔樵江楮上,惯看秋月春风。
今天早上仍然八点过醒来了。还有十多分钟才到九点,接到一个朋友的消息:“可以查成绩了。”
我把抄下来的考试号和身份证号码输入四川考试院成绩查询页面。在用鼠标点下“确定”时,我暗暗想,是不是应该有仪式感一点呢?于是,我闭着眼默默的等待了几秒钟,然后点下“确定”键。
可是,页面显示验证码错误。
接连输了好几次,还是错误。朋友说,还有几个入口,看看别的呢?我又打开别的入口。
一番折腾,一串数字突然跳到频幕上。
(二)
我最先看到的是“英语:48。”
我有点蒙圈,下意识的想:“完了,完了,肯定考不过了!”在脑海里排练了无数次,我知道英语必须要超过55分才能保证稳定上线(去年、前年分别是51分和52分,最高的年份达到过55分)。显然,我距这个数字差得有点远。
回过神来,我又留意到别的数字:
政治 :70
专业一:139
专业二:103
总分360分。
……
我不太能描述出当时的感受。政治、专业一、二和总分都已经达到了上线的标准;英语分数已经明确宣告我今年应该考不上了。我应该为落榜感到难过、失望、痛苦?好像也有一点,但是更多的是想笑。
是的,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就是想笑,与悲伤无关的笑。
或许是提前就认真预演过无数次考不上情况,而且为了预演得足够逼真,这段时间以来我已经开始抽空余时间背单词,看专业书。所以真的面对这个结果时,更像是听到第二只靴子“咚”地落在地板上的声音——终于可以安心准备二战。
大概是出于这个心理,我的潜意识转移到接下来如何备的问题上:尽管这次我的英语上不了国家线,但仅只有几分之差。而且,在英语分数这么低的情况下,靠着高于预期的政治分数和专业分数,总分竟然也超出录取线好几分。
着意味着,我再准备一年似乎志在必得。
怀着这种“复杂”的心情,我率先把成绩发给辅导我专业的李倩倩学妹和社科院考古所的杨骊老师,以及当初给我不少鼓励、指点、帮助的几位朋友。
似乎,在对我“知根知底”的人——比如小白、若歌、心理咨询师小杨姐等人看来,作为一个毕业十年多、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英语零基础的人,仅仅复习三四个月时间,就能如此接近上线分数,实属不容易。(这还是考的收分较高的文学类专业,倘若考一个其他专业,不就上线了吗)
若歌是最初鼓励我考研的人。我当初有了考研的念头需要咨询时,脑子里遍寻我认识的研究生,于是想起了参加千字营时有过几次交流的她,我跟若歌打电话,反复分析之后她建议我无论如何要去试试。她看到我的成绩。“我觉得你已经很好了啊!”她说,“你第一次考,而且那么多年没有碰书了,真的已经很厉害了。我有几个同学考了几次,英语分数都没有你这个高……你是不是除了英语,其他方面基础都很强啊?”
小白是最不相信我能考上的人,当初,她研究生毕业后曾在报社工作了半年,2016年来到阿坝和我做搭档,都是逗逼青年,嘻嘻哈哈合作得颇为愉快。我们共事了两年,她考上成都国企走了,我又熬了一年回了成都。去年听说我考研时,她震惊地跟我说:“涛哥你别生气,时间这么紧了,我觉得你可能考不上,要不多准备一年吧?”今天,她看到我的成绩单,戏谑道:“英语考这么低,(总分)都能考这么高,你也真是天才。笑死我!你那科目一也考太高了吧,马上就满分了。”
表达类似意思的还有小杨姐,她说:“已经很棒了好吧”。她是真正见证了我为备考而疯掉的人,我不知道她说“很棒”是出于职业性的鼓励,还是这个结果真的超出了她的预想。
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对我报之已同情,比如老王,比如李倩、李倩坤、赵秋林、小王等。还有我的家人。
(三)
“今年还要去试一试吗?”得知我落榜后,父亲问我。
“嗯。肯定还要再考。专业和政治分数都算很好,英语没有过线的情况下总分都能超出录取线,这个分数还是很不容易了。去年只用了三个月准备,今年就早点准备、慢慢来,有了去年的底子今年就容易多了。”
过了良久,父亲给我发消息:“学习可以全心投入,尽最大努力,但不能全意依赖、非考上不行,(这样)对身心健康风险大了,不好。”父亲说的不能“全意依赖”,意思是说不能抛弃一切唯一奔着考这个研。
其实,我也是这个想法。
去年,为了考研我几乎我是“不惜一切代价。”
英语是短板,好吧,那先付3000元钱报个文都在线培训;临近九月份发现专业复习不知道如何下手,好吧,雇请研究生学妹作指导;看到有谁推荐什么复习资料学习用品,那好吧,马上买,全部买回来;精神状态出了问题,导致不能高效的利用时间复习?那简单,请心理咨询师,200块钱一次网询,先来六次;那段时间长期伏案手臂抬不起来,有办法,立即办一张按摩卡先充3000多块钱……这个时候真的才是“视钱财如粪土。”
晚上要聚会?那不行!要听课,没时间;傍晚因为事情耽搁了时间?没事!晚上熬夜补起来。暑假,哥哥一家来成都了,我陪他们到晚上十点,匆匆折回屋复习到深夜一点。中秋节、国庆节,父母和哥嫂千呼万唤希望我回家聚一聚,我回绝了。除了必须的上班,我的业余之间,只允许留给复习。
甚至——上班都不是必须的。九月份,当李倩跟我说:“你现在的情况考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你不如辞职复习吧,那还有上线的可能。”那好,请假,如果不行就辞职。作为一个四处晃荡多年的“农民工”,当时的工作环境挺不错的,但是为了“有可能上线”,我毫不犹豫的决定工作机会弃之不要。甚至,我已经作好了彻底失业的打算(只是后来邓老板义薄云天,给我领着工资在家复习的厚待。)
为了考研,钱财不重要、亲人“不重要”、工作不重要,而感情更不重要。考研才是大事!我疯了!
但是今年,我不这样了。
工作是维持我生存的前提,我必须要好好工作挣口粮,复习备考的时间都挪到晚上或者周末,至于请长假备考,那就更不用了。文都承诺了没考上免费复习一年,今年也不掏培训费了。考试的资料,只卖必要的几本,多的,反正学不到。甚至,我还可以再抠一点,今年,吃饭都别上饭馆了,抽时间自己做吧,自己买菜做点简单方便的,凑合一顿算一顿。总之,去年是花钱考研。今年是边考研、边工作、边存钱,不浪费了。
今年,也不透支自己的健康。每天跑步,每天不要复习到太晚,早睡早起身体好,每个周末休息一天或者大半天。
今年,遇上喜欢的姑娘就放心的去追。也不要担心另一半不支持自己考研了。就像小杨姐说的:“考研是好事,是你的梦想,是追求未来更好的生活,这个她都不支持只能说太自私了,你为什么还一定要跟她在一起呢?”
今年,还是应该偶尔回老家看看父母。他们年纪大了,能再有多少年头跟他们聊天?
(四)
关于考试,今年放宽心态。
去年耗尽全力,已经无限的接近终点了,今年只需要临门一脚。
当然,也不要放松警惕,应该给自己订立一个更高的flag,争取高分录取。取法乎上,至少得乎其中。首先是英语,应该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5分——考63分,尽量追求70分。(我计算过,前半年把单词夯扎实,背两三篇阅读真题熟悉语法。下半年主攻阅读。临近考试的两三个月多背作文语料。然后,作文争取20分,新题型争取满分10分,翻译争取10分,阅读争取26分,完型争取4分。)
其次是专业,专业课总分300分,今年我考了242分,其中,专业一考139分,用小白的话说“差一点就满分了”,作为文科类考试,算是难得。专业二只考了103,我清晰的记得,一道新闻策划大题从来没有复习过,根据经验乱写编的,也遇到了一道论述题是从没复习过的新角度,也是瞎凑的,所以可能因此丢掉了20分。这些问题今年要注意。明年,专业争取考260分。至于政治,但求能稳住70分便可矣。
也就是说,明年争取考400分!
据说,考研能够考400分以上的,都是大神。我也想做一次这样的大神。
落到实处来说,接下来第一要攻克的就是单词,去年背那1100个考研核心单词,直接把我背出了抑郁症。今年上半年,把百词斩剩下的部分看完之后,每天晚上花三两个小时听朱伟的恋恋有词,争取刷两遍,下半年开始背王江涛的考研4000个常见词,一直背到考前。第二要攻克的是英语阅读,这没有诀窍,唯有“多刷题”和多分析,还有就是新题型,今年要专门买一本新题型的习题来练习——回想去年考试,新题型我之前最有信心考满分的,结果考试乱了阵脚,可能一分都没有得到,试想如果这个稳住了,这次何愁差那这两三分?可能已经全面过线,此时开始准备复试了。翻译我不担心。第三是作文,很简单,背语料,背熟四五十句上考场。
专业方面,这样吧!前半年每天看两本传播学经典文丛,当闲书调解心情似的看,从下半年开始每天抽一个小时啃(背)参考书。
政治,抽每天的间隙在手机APP上刷《肖1000》,做一个错题集偶尔复习。最后十天背肖四,如此,再考70分应当不在话下。
好了,做一个总结吧——
2020考研的确非常非常艰难,非常非常痛苦,一次次崩溃,一次次爬起来。而且,最后也没有考上。但是,我没有辜负我自己,老天爷也没有为难我,我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无怨无悔。再战一年吧,我一定行!
刚才,看到社科院2020级QQ群在交流学校的情况,他们在讨论考上社科院的研究生都会得到一枚有院徽的戒指。我真想看看,自己戴上那枚戒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