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给你个温暖的告别
“死”这个词没有一点点生气,它太沉重了,我们都不敢去正视它,死亡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影片、书籍及其他媒体作品给我们展现的人物面对“死亡”的态度都是乐观的,小学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对于普通人来说并没有重要泰山的伟大意义,也不会有轻于鸿毛的卑微,至少我们有亲人。
每个人在都会害怕死亡,有人会乐观应对、有人会悲观消沉,而对于身为普通人的我们更多的是无奈的接受死亡,我们无力抵抗只有逆来顺受。
我想给你个温暖的告别
死亡来的时候总是猝不及防,我们经常被劝诫活在当下,我们不知道意外什么时候会来临,面对身边的生命消逝,我们总想要有一个温暖的告别,可是死神并不会理会我们的请求。
在我小学时候家里来了一只流浪狗,它怀孕了所以我妈经常喂它吃的,然后在我家生完狗宝宝后,它的性子很温顺,然后就一直住在我家里了,每天我放学回家它都会在家门口跳起来扑到我身上,我妈也把喂狗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很喜欢它,我喜欢顺着它的头摸下去,每次我摸它的时候,它好像放下了对世界的防备静静地躺在那里享受我的抚摸。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后,我上初三了,读了寄宿学校,有一次周五回家我看到她吐了,我就问妈妈为什么它生病了,妈妈说它已经很老了,之前一直流浪营养不良导致现在会经常生病。那时我反应过来,是呀,狗的寿命只有10—15年,它总有一天会离开我的,我带着莫名悲伤和可怜的情绪看着它,它好像看出来我的情绪一样走到我脚下蹭了蹭,从那时开始我每次回家都会很关注它,会刻意用手机给它拍照,记录它在我身边的日子,因为害怕它有一天离开我。
或许是因为它害怕我看到它变柔弱的过程,不想让我悲伤吧!它被车撞了,伤太重了,没有一点点预兆就离开我了,我还没来得及摸摸它的头,它就离我而去了。从我知道它的寿命不久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计划给它一个温暖的告别,希望它能够带着我的抚摸离开这个世界,可是一切来得猝不及防。从那时起我就害怕小动物,总觉得它们太柔弱了,我不敢去喜欢它们,因为害怕它们都会离开我。
我想给你个温暖的告别
无论人还是动物的死亡都会引起人的悲伤,使他们身边的人为他感到无限的悲伤,对死亡的悲伤不是因为有感情才会如此,没有感情也会莫名感到悲伤。
同年春节期间我的奶奶也病倒了,说实话我和奶奶并没有很深的感情,我和她好像从记事起就没有任何接触,原因是我大伯、二伯无论是一胎还是二胎都是生的儿子,而我爸一胎就是女孩子的我,我出生后看了我一眼就走了,没有伺候我妈的月子还谩骂我的母亲,后来还扬言要杀死我的父亲,那时彻底闹翻了,两家约定老死不相往来,后来十几年都没有任何交集。
从小我没有体会有奶奶的感觉,看到她脑海里浮现的就是一个挂在“奶奶”头衔的人,她病倒瘫痪后,或许是出于对我们的亏欠,想看我和我弟。
那时我的父母放下多年的争执、固执,带着我们去到奶奶的老房子,我第一次踏进老宅,有点好奇也有点害怕,地板是黑乎乎的,窗户用浓重黑色的帘布遮住了阳光使房间很阴暗,房子好像感觉到主人气息的微弱也显得很昏暗、阴沉沉的。
走进里屋看到奶奶躺在床上,听到奶奶微弱的呼吸声,妈妈把我往床前推去让我喊奶奶,灯光很微弱我有点害怕,我向前凑近一点点怯生生地喊道:“奶奶,我是玲玲,我来看你了”。
奶奶微弱地回应了句:“嗯……”。
然后我看到她睁开眼睛看着我,她的皮肤白,脸上的皱纹像扇子一样被舒展开来,我定定的看着她的眼睛,她眼睛里有点浑浊,不知道是噙着泪水还是原来就是这样的,看了一会我不敢看了。
虽然她没有以前那种大家长的严肃了,但是这样看着还是很不自在,从那以后都是爸爸去看和照顾她。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周末回家妈妈告诉我奶奶已经过世了并已经下葬了,我当时问妈妈为什么不告诉我,妈妈说怕影响我考试,还有怕你悲伤,因为小时候外公去世时,我连续几个晚上半夜睡梦中哭泣。
我想给你个温暖的告别我一直认为我被家人保护得很好,以至于我从来没有见过亲人过世的样子,但我也很害怕因为我知道我终有一天必须面对那个场景的,我不知道那时的自己该怎么面对,可能承受的痛苦会更多吧!
从小到大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死亡,我该如何面对死亡,外公去世,妈妈会告诉我外公离开我们了,他不会在出现在我人生中了;玩伴去世了,阿姨会告诉我玩伴去了一个更好的地方,他不会出现在我人生中了;奶奶去世了,爸爸会告诉我奶奶走了,她不会出现在我人生中了。
好像越长大后,父母觉得我已经知道死亡是什么了,可在我的认知中亲人的去世就是我见不到他了,我还是不懂死亡是什么,可能等我有一天将死的时候,回顾自己的生命历程就会知道什么是死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