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一梦十几年
我常常很矛盾,从小到大,自己都是一个学习好的学生,但却不爱读书,年近三十,读过的书,有记忆可循的,堪称经典的,应该不到三十本。
第一次读红楼梦,是高中,那时候能非常流利地背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的名字与作者,但却一页内容都不曾翻阅。几乎是带着崇敬的心态去读《红楼梦》,咬着牙、皱着眉,一定是这样的,读到200多页,就宣告攻坚失败!甚至都不记得读到哪一回了,对《红楼梦》的了解依然停留在只知道宝黛钗三主角的层度。再一次接触《红楼梦》,都已经大学二年级了,叶公好龙般买了一套四大名著,暗暗发誓要读完,结果,竟然还没有高中时走的远,仅仅看了几回就将其束之高阁了。直到去年研究生毕业,开始了不咸不淡的工作之后,为了打发下班无聊的日子才又重新捧起她,断断续续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边听蒋勋老师讲解,边自己看,才终于把这场打了十几年的仗搞定。
或许,对于我这种资质平凡的人来说,用岁月的沉淀去啃一部《红楼梦》才是最适宜的。年少时不懂,那些如春运般拥挤上场的人物,根本常常让你过目就忘,而文中对诗词、戏曲、医方、菜肴等众多领域细腻详尽的雕刻也常常让人望而生畏。只有闲适又无目的的如今,我才能一页一页地细看,慢慢地回味、品咂。
想起看电视剧版《红楼梦》时几度泪流号啕的自己,如今竟如此平静地读完了书。我常常想,为什么黛玉一定要死,宝玉一定要出家,仅仅是出自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吗?不尽然吧!把时空放到现在,开放的现代社会,率真、单纯如他二人,就一定能善终吗?未必。性情已经把命运的简谱写就了,林黛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写诗、读书、暗恋,不善交际,不能周全上下周围的人,贾宝玉更是如此,想拥有全部美好,却奈何一心只能换取一心。
好在他们的故事在青春年少的时节戛然而止,不然,如果作者写到黛玉嫁作人妇,宝玉中年发福,该是多么惨不忍睹。其实,我们不也这样吗?20岁之前,脑袋里有无数的幻想,对另一半,对未来,对工作,怀着最赤诚的心去说话、做事,但一脚踏进社会后,似乎本能地就学会了自我保护、自我隔离。许多人每天都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没有多少存在感地活着。虽不至于如行尸走肉,但终究是没了年少的轻狂与热情。
每一个安逸的现在都是一个缓慢下沉的沼泽,不知不觉地就吞噬了你。等你反应过来,可能已经没有回天之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