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下心来向内求

2021-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与美好同行

今天跟《道德经》二群学吟《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戶,知天下;不闚牖,見天道。其出彌遠,其知彌少。是以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名,不為而成。

        主持老师讲到本章第二次意思“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时,说这两句意思是说在生活中,很多人老是向外追求而远离了自己的内心,其所懂的道理就会越来越少。去远足,去旅游是一种向外求索,所以你没有一个静止的心态向内求索,你所了解的,看到的都是外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而没有一个静思所得。这里边老子是从反面印证足不出户而知天下而见天道的道理,万物静观而求得万物自得。万物静观而求得万物自得,不是在于向外追求一种物质的满足,而是向内求得内心的宁静,以宁静的内心反观外在世界的浮躁,这是老子“道”的一种应用和老子的世界观。

          对于主持老师说的向内求,我很赞同,但我又认为,外求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有方法的、思维的。比如说我们的工作。很多时候,当我们感觉自己努力了却不能取得好的成绩、不能获得好的管理效果时,我们往往怨天尤人,找种种客观原因,来说明不是自己的错。这时候的我们内心是悲愤的、有怨气的,越是外求,内心越是难平和不满,越是不能平静。可是要是换一个角度,改为向内求,想想自己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或者自己内心把这看做物有参差的正常现象没有,心里可能就会好受很多。当现实结果摆在面前时,向内求更易让人静下心来。而多反思,多读书,比向外求能更快地找到更好的解决方式。

        主持老师说到这章和第54章说的“‘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因为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所以才能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时,我想到了前面的章节,主持老师导读时,也都与其他章节进行联系。我又想到薛幼萍老师讲《史记》时讲到司马迁叙事前后钩连的写法。那么各位主持老师这种讲法也应该是前后钩连法吧,这样整个道德经就是一个浑园的整体了。

        听老师讲一讲,确实收获很多。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