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级的软件过程实践

00.什么摧毁了互联网行业?

2020-01-04  本文已影响0人  Wales_Kuo

公司级的软件过程实践系列文章,请参见连接。

背景

现在的软件行业已经被摧毁殆尽了。现在大部分互联网公司都在跟阿里学,学习阿里的成功模式。想通过复制阿里的方式实现自己的成功。所以,真个行业都在跟阿里学,学阿里的管理、文化、技术等等。但绝大多数公司不会学习阿里内部的工作流程、交付过程等。也绝对不会学马老师的另外一句话:“只知道挣钱是没出息的公司”。为什么呢?其实原因很多。

现在互联网行业中的从业人员很多都是因为互联网行业的收入高,而义无反顾的投身进来的。这样就造成了行业内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培训进入软件行业的从业者越来越多、未经过正规软件过程训练的从业者越来越多。这群人作者认为逻辑思维能力都欠佳的情况下更不用提很好的实现软件。

一个行业内从业人员的水平决定这个行业的高度。就像医生,必须是硕士及以上水平才可以,建筑师必须通过国家认证才可以。而软件行业,随便一个工作5~6年的人就敢称自己是CTO,技术总监,高级PM的人比比皆是。这些人有肯能连架构模式、CCB、DOD都不知道是什么,那他们能把企业带向何方就不言而喻了。

决策者对于软件行业是一个工程技术类行业的不认同。就像建筑行业里面认为挖沟机驾驶员谁都可以干一样。决策者很多时候不理解我们所说的软件行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行业的说法。

决策者所关心的就是我找几个技术来,帮我实现我想要的东西就好。这群人不必要给我提出意见、建议,一切都必须按照我的来。每个决策者都认为自己是乔布斯,只要跟着我干,我就可以带领你们发家致富。

对于这种决策者来说,软件从业人员要远离。他们再和你合作一段时间之后都会抱怨软件团队不给力,而他们也不会在软件研发开始时告诉你他们想要什么。也不会论证他们想要的和市场上要解决的问题是否匹配。

一般不懂互联网行业的人,都是一群逻辑思维不严谨的人。对于严谨,谨慎的工程技术类专业人才来说,要不就cover住这个人,要不就不要和这群人合作。

摧毁因素

对于上面所说的两类人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群人的特点是不能深入的理解与分析问题的本质,并针对问题本质进行问题本质的解决。喜欢流于表面的解决遇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不能触类旁通。在这个基础上我分析了几个缺少的方面,在下面一一说明。

现在有很多书都在说认知升级的事。按照我的理解认知就是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对于同一件事情来说。不同的人在这把尺子上的刻度也是不一样的。有些人对于软件的认知就只有一个刻度,有些人对于软件的认知可能就会分成好几百个刻度。这就是认知的深度不同,导致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件事的认知是不一样的原因。

规则对于智者来说是指导,对于愚者来说是遵从。

而大部分国人认为规则是对自己的限制,这说明中国人是很不喜欢最受规则的。也不可能做到:

不从心底相信规则的力量。

最不到这一点就更不要提了解规则背后的意义。不了解意义只是照抄形式的情况下永远会失败。例如:国内的敏捷实践。

很多从业者不认同方法的重要性,不理解方法怎么指导实践。而一味的认为不需要方法,现在这么干就挺好的、不需要改进。这样对于一个软件研发团队来说是可怕的。如果一个研发团队陷入到不学习,不改进的过程中就会陷入一个无法自拔的泥潭。永远跳不出来,没办法真正的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团队。

很多公司会以“忙碌”限制思考、会以业务压力限制思考、会以无知限制思考。限制形成学习性组织的情况下,还没有人能够为团队思考。这就是现在很多公司的特点。

而有时候甚至会发展成为:拿无知当光荣。我不知道这个该怎么做?技术上解决不了?业务流程不通?等等。

直白一点说就是给你发工资是让你来干活的,不要给我一个长远计划。不要给我说你实现不了。我现在就要。
我认为每个人对于团队来说都是一种合作关系,而不是一种雇佣关系。雇佣关系中肯定会有上下级关系。不能通力合作,就不能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作用。

总结

互联网要改变的是什么?互联网要打破的是什么?从国内很多互联网成功案例中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互联网需要打破规则,改变关系。

而很多互联网从业者以无知当光荣,拿无良当忠诚。这种氛围充斥着整个行业你说这个行业能不快速崩溃吗?

参考

认知过程三角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