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落奏更适合入门

2019-10-25  本文已影响0人  刘伟的空间

钢琴入门无外乎用落奏或者连奏,就着两种奏法比较,落奏用的更普遍更多一些,为什么落奏更适合入门呢?

上一篇文章讲了什么是落奏,简单回顾一下落奏就是每一个音都要手臂抬起、落下,手指支撑,因每一个音都有一个下落的动作,因此叫做落奏。落奏声音是无法连起来的,落奏也被称为断奏,声音都是断开的。

为什么用落奏入门更好呢?

首先从动作发展曲线看,发展规律是从整体再到局部动作,从上部到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动作。每个人都是先学会站立,再学会走之后才是跑;先学会用手抓东西,再学会用手拿东西,之后捏东西,整个过程是先会大动作,再会小动作,最后是更精细的动作。

弹琴更多会用到上身,腰部、肩、大臂、小臂、手腕、手掌、手指的力量,有时力量需要也会用到全身乃至脚上的力量,因此弹钢琴从动作上看是综合了大肌肉,小肌肉以及精细动作等一系列动作的协调配合。而掌握精细动作的,不仅是练习中重要的弹奏部位,同时也是弹奏中实施的最后一个环节,如果这一步没有做好,前面的所有步骤即便再完美,也等同于零。可见,弹琴,对手的精细动作要求非常高。

落奏主要运用的是肩臂的大肌肉,小臂的小肌肉和手指的精细动作。肩臂负责抬起-下落的大动作,而手需要控制的精细动作是第一关节和第三关节,让它们能够支撑住。因此落奏中的精细动作并不多,也因此好掌握。同时,落奏可以让学生掌握良好的手型和手指支撑,并能相对容易体会到手臂的重量,获得饱满的声音,学会用重量弹奏。

连奏即钢琴演奏中的歌词性奏法,它的演奏要点是:

(1)改变手指的触键部位,不以指尖,而以柔软的指面肉垫部位触键。

(2)改变手指触键的高度,不需触键的高度而要求以平稳的贴近键面的方式触键。

(3)改变手指的触键速度。缓慢的触键是创造柔和歌唱性连奏声音的关键因素。

(4)改变触键的用力形式。柔和、连贯而圆润的歌唱连奏需以水平方向的用力形式触键。...水平方向用力方式体现于具体弹奏是一些类似推、拉、挂、摸的触键形态。

(5)连奏要求更多地运用手臂的重量和寻求重量在指间平稳地流动转移。

(6)特别地注意触键后保持上部重力的传导转移,让上部重力从一个音(手指)移向另一个音(手指),务求声音圆滑连贯。

                                                            ——百度百科

连奏从触键和声音效果上与落奏完全不同。如果说落奏的运动方向是上下的,那连奏的运动方向是水平的或者左右运动的,当第一个音落键后,后面的手臂不再抬起,而是通过手指移动将手臂的力量转移到到下一根手指上,转移之间第二根手指要提前抬起做好准备,落键后前一根手指抬起,如此在不同手指之间循环,让声音连绵不断的歌唱起来。

连奏基本要领说起来不难,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对手指的要求很多,抬的高度,下键速度,移动力量和方向,触键的点以及手臂的配合都是有很高的要求,这个过程中,尤其对手指的精细动作要求更多也更高。动作的发展是先大后小再精细,一个动作中精细的动作越少越好控制,因此相比连奏,落奏更容易一些。

另外一点落奏比连奏入门要好的原因是,现在学琴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三四五岁的孩子开始学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肌肉的控制,尤其是精细动作的控制还不是很好,而相比连奏,落奏中更多运用的是大肌肉的力量,相对容易掌握。

还有一点是生理发展上看,婴儿是先学会站立,才会走路,落奏就像“站立”,连奏就像是“走路”,当每一根手指能够独立支撑(站立)好时,再开始学习连奏(走路)更符合发展的过程,也容易将落奏中体会的重量运用到连奏中。

综上所述,落奏用了更多的大肌肉力量,让学生先学会支撑(站立),体会到肩臂的重量,同时容易掌握基本手型。对幼儿的启蒙的学习来讲,大肌肉动作好控制,精细动作最好少一些,也因此落奏更合适入门。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