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
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25期“诗酒趁年华”专题活动,文责自负。
宋神宗熙宁九年,暮春,一个落寞的身影立于密州北城墙中心偏西处。他的眼神,似要撕开五百里云雾,去与子由神交一番。
苏轼的心情并不好,他从杭州调来密州,落差极大。驻杭州时,他尚可在附近游玩,且有亲友探访。而赴任密州,旱灾蝗灾,盗贼案件,莫说游玩,他常常通宵达旦处理政务。
整整一年才安定下来,这时他惊觉自己竟在如此简陋的地方居住,连用来散心的小院都没有,只好常常跑去城墙上的土台。
说起这个土台,颇有几分传奇色彩。自北魏时期便一直被保留,直到被苏轼修葺后,正式登上了文人骚客的纸墨舞台。
修好之后,他常常站在上面登高望远,每每向西,便念济州的子由。于是他提笔给子由写了一封信:“此将何以名之?”
“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场,浮沉于荣辱之海,嚣然尽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达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尝试以‘超然’命之,可乎?”
苏轼,也是苏士啊。全天下的士都在官场上奔走,在荣辱中浮沉,既不多他一个苏士,也不少他一个苏轼。他已经像子由说得那般,恣意轻狂且流连忘返,自己却浑然不知。
“超然台,哈哈,超、然、台!”他大笑起来,“哈哈哈,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知我者子由也!”
这个身影不再沉重,而是风一般轻盈地飘进会客屋。等他再飘回超然台时,手中多了一酒盏,嘴唇红润且微张,眼神明亮而嚣张。
一丝丝微风跳跃在他脸上,发丝在他背上起伏,在他长衫上张牙舞爪。而他盯着城外的柳树,那不高不低的树干,细细长长的柳枝,正像一个背手而立的诗人。
正像他自己。
再远一些,半满的护城河,彷佛诗人手中的酒盏,刚好喝了一半。护城河的另一侧,自然是城墙之内,一众颜色在柳枝之上,一众高低在柳枝之下。
渐渐地,一些细嫩的水珠聚在苏轼眼前,引得他目光从远处收回。这才瞧见濛濛雨雾,不仅包围了他,也包围了整座城。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似吟似唱中,苏轼来了酒兴,他把酒盏从胸前举到眼前,眯起眼睛,指尖摩挲着酒盏的纹路,感受着一片片凉意。
他想起昨日——吃了一天的冷食,踏青找不到去处,扫墓祭祀也回不去家。去年寒食节是与堂妹一家一起度过,今年寒食节就显得寂寥许多。
想起子由的回信,苏轼眉头舒展开来。既身处其中已然不可选择,何不趁此年华纵情诗酒呢?手腕向前一扣,剩余的酒冲进他的口腔,又随着吞咽的动作一路滑过他的喉咙。一股淡淡的清辣,让他瞬间兴致勃勃。
细细回味,里面还有枣子的甜。眉山的酒就不止甜,还带点梨子的酸。旁人是吃酸念家乡甜,苏轼是品甜念家乡酸。
他不由得苦笑一声,“哈~诗趁胸中意,酒趁未忆乡。”
此时不饮酒,不如喝喝茶?
苏轼回屋,把苦节君平整地放在火上,舀一瓢水放进去。火是昨日才重新钻燧取出的新火,水是去年祈雨得验的雩泉水。
不知是不是他的目光太过炽热,水沸腾得很快,捏着茶锥取了点新采的寿眉投进去。文火再煮片刻,便可出汤。
“寿眉茶汤,嗯…一口微苦,
“二口回甘,
“哈~三口留香。”品着茶汤,苏轼又叹起气,“唉,还是酒更应景儿些…”
……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脸上浮现一抹笑意,提笔记录下这首《望江南》。墨迹未干,他又补上几个字,“超然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