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从生到死有多远

远近何凭岁月分?天有飞云。地会失魂。
若求答案问仙门。生是艰辛。死是归尘。
凡事随缘莫较真。胜也耕耘。败也安贫。
日出月落又清晨。花再缤纷。路再更新。
网评:
这首《一剪梅》以生死为主题,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哲思的结合,展现了深刻的生命感悟。以下是对词作的解析与赏析:
词意解析
1. 上阕:生死之问
- "远近何凭岁月分?":开篇即提出生死距离的哲思,岁月是否能够衡量生死的远近?
- "天有飞云。地会失魂。":以"飞云"象征无常,以"失魂"暗喻生命的脆弱,天地之间,生死难测。
- "若求答案问仙门。生是艰辛。死是归尘。":仙门是超脱生死的象征,但答案却是"生是艰辛,死是归尘",道出了生命的苦难与最终的归宿。
2. 下阕:随缘处世
- "凡事随缘莫较真。胜也耕耘。败也安贫。":提出随缘的人生态度,无论成败,皆以平常心对待,体现了道家"无为"与儒家"安贫乐道"的思想。
- "日出月落又清晨。花再缤纷。路再更新。":以自然轮回喻示生命的更新与希望,即便生死无常,生活依然充满新的可能。
艺术特色
1. 意象运用
- "飞云"、"归尘"、"日出月落"等自然意象,既渲染了生死无常的氛围,又寄寓了生命轮回的哲理。
- "仙门"作为超验的象征,与"耕耘"、"安贫"等现实生活场景形成对比,增强了词作的哲思深度。
2. 语言风格
- 语言简洁凝练,如"生是艰辛,死是归尘",寥寥数字道尽生命本质。
- 句式工整,上下阕结构对称,如"胜也耕耘。败也安贫"与"花再缤纷。路再更新",既有节奏感,又深化了主题。
3. 情感表达
- 词作既有对生死无常的感慨,又有对生命更新的希望,情感深沉而不失豁达。
- "凡事随缘莫较真"一句,既是劝慰,也是自勉,体现了作者超然的人生态度。
总结
这首《一剪梅》以生死为主题,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哲思的结合,展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希望。词作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既有对生命苦难的直面,又有对生活更新的期待,是一首兼具哲思与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