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教育每天写1000字

自杀自残事件频曝光,家长才是罪魁祸首

2017-12-13  本文已影响44人  无为育儿

今年十月份东莞某高中女生突然出现自残行为,且上课无法集中注意力,到最后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用刀子割腕,感觉到疼才让她有存在感和快感。

然而,该女生向来是学校的尖子生,考试都是第一名,学习从来不用父母操心,经心理医生治疗发现:原来病因来自女生端午节跟随父母回老家,发现老家表哥成绩比自己好就受不了了。

本来一般人发现别人比自己优秀,就算是有一点羡慕或者嫉妒,也不至于去到自残的地步,但是因为该女生从小在学校就是第一,父母、老师都说她是最棒的,在她的观念中,不可能有人比她还优秀,一时想不开就走了极端。

在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的《改变,从心开始》里讲到,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式的快乐、条件式的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即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就像这位女生,她本来考第一是很开心的事情,前途一片光明,但是,她发现竟然人外有人,有人比她更优秀,她就受不了了,继而陷入到无限的痛苦中去。

这让我想起之前很流行的一个词——“捧杀”,父母和老师都夸这位女生是最棒的,以至于当她发现外面比她优秀的人还有很多,整个人就崩溃了。

自杀的事件数不胜数,这个女生自残是上了新闻,但还有很多没有被曝光的,就我身边就有发生。

在上周,我们隔壁小区有一位小男孩跳楼自杀,上两个月我们公司旁边一个中学生凌晨回学校跳楼自杀。

大概有人会说是这些孩子太过脆弱,但是他们变成这样终究还是他们的父母造成的。

当今社会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认为考试是天底下唯一重要的事情,生命的意义就是考出好的名次,一旦达不到这个要求,孩子们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就出现自残自杀的倾向。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认为:

我有一个可怕的预言——假若我们的教育体系不发生根本性的转变,而是压力继续升级,那么被当作工具的孩子们会以他们的生命抗争。最后孩子们的自杀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那时大人们才不得不改变自己的逻辑。

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每个人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我们改变不了大环境,但是我们可以替孩子承受他承受不起的压力。

当孩子来到我们身边的那一刻,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只想着:只要孩子健康就好,其他的不做要求。

然而,当孩子长大一点点,就开始比较了:

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吃得多,不开心;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懂礼貌,不开心;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多才多艺,不开心;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成绩好,不开心;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工作体面,不开心;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孝顺,不开心。

细思极恐,我们一辈子都活在比较和被比较中,一辈子都活在不开心中,我们自诩爱孩子,却把孩子往痛苦的深渊里推,直到他们承受不住,逃离这个世界。

心理医生呼吁家长们,不要再过度以成绩为中心,成绩并非检验一个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生命的意义有很多,不要把孩子逼进了死胡同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