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散文做喜欢的事,过想要的生活,爱自己

不压抑的平静,才是回到了自己

2017-07-06  本文已影响52人  颜卤煮

如果说生命中有什么习惯是我无法割舍的话,那就是写字。

关于写字说过很多了,但有一丝隐秘始终难以启齿:对我而言,写字是最好的心理治疗。

每一次坐下来,打开电脑,指尖触到键盘,把思绪一根根抽出来,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宁静:

不压抑的平静,灵魂终于回到自己

1.

人要活下去,就不能只守着内心而活着,因为那样会饿死。即便艺术家,也难免要考虑受众的接受,以维持自己对外界的影响力。

人要存活于世,就必须要对外物有所作用,这就是马克思说的【改造世界】。唯有改造世界,才能创造价值——于公的价值、于私的价值,从而维持个体生活和世界的运转。

这意味着,人要不断从“我”走入“他们”,用“我”的理念去影响“他们”,号召起更多力量去搭建起“我”想要的物质与精神建筑。历史文明中的建树,大多都发端于某个人(群)的意志,从意志变为行动,最终成为实物。

所以,一个对外物没有掌控欲的人,注定会活得很痛苦。你不挤压世界,世界便会挤压你,这就是世间的力量原理。

每个人大概都活于这样一种交错的“力的场域”之中,在不同层级、不同角色、不同立场中,彼此牵制,彼此吞噬,又彼此抵抗。

无论是工作、朋友、恋人,甚至亲人都逃不过这种客观关联。

2.

人的另一重特质便在于有限性。这种有限性,是人之所为人的根本,也是所有欢愉和痛苦的根源。

当我们聚焦在一个事物上时,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无法穿透这个聚焦对象。

所以这种有限性,又叫做执迷。

举个例子。对上班族来说,我们早已没了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概念,从清晨开始就埋头于接踵而至的工作,对外物没有任何觉知。等到忙完天都黑了,然后回家洗漱睡觉。

某一天中午,你要出去办个事,忽然就空出了时间,那种惯性秩序得以打破。

走在外面的你,发现午后阳光灿烂,绿树成荫花儿都开了,路边买一只冰激凌舔着慢慢走。忽然之间,那种关于时间和生活的觉知全都苏醒了,你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原来每一天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原来我已经离开真正的生活好久了!

这就是有限性:当人关注于某项工作,关注于某个紧迫问题时,我们几乎是倾情投入的,全然失去了事与事之间的穿透,失去了对生活一致性把握。

当我们在【此】,便不能在【彼】;看得到【这里】,便看不到【那里】。

所以人执迷时,都是疯魔般深深扎下去的。这无所谓好坏,只是人心的客观特质——一旦胶着,便无法轻易离舍。


3.

所以,以上两方面来说,人生大部分时间,心念注定是四散在外,处处牵扯于外物的。

一方面,我们披上狼的外衣扮成一个凶狠强大的角色,尽可能地去杀出一番成就;另一方面,一旦沉溺于某个执迷中,便心甘情愿掉入一个垂直无穷的黑洞,看不到生活原本的样子。

留给自己去感受、去持续性存在、去安于此时此刻的时间,注定是很少。

这也是为什么写字对我来说那么重要。

想想每天12个小时都奔波在外,每周84小时,每个月300多个小时,每一年4000多个小时,都深陷在这里那里种种问题和欲念泥淖之中,唯有写作的2个小时,我是自己的,灵魂和身体是吻合的。

所有过去的遗憾,未来的担忧都搁置在了一旁,只有此时此刻。

这种不压抑的平静里,没有克制,也没有张狂。不必为某个目的伪装成谁,不必为了取悦谁酝酿话术,不必假装成熟压抑自己,只是跟自己说说话。

自然,这种机会很奢侈。毕竟人要活下去,要完成梦想,要建立功业,要养家糊口。所以这样高浓度的时刻,一周有那么几次,就够了。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男人下班后不回家? 非要在车里留一会儿?

我是非常理解的,就跟写字一个原理:留一个时刻给自己,节奏缓下来,呼吸慢下来。

让在外飘散的灵魂一点点回来,聚合,落定,重新凝结成自己。

颜卤煮:89年白羊B型妞,毕业于北师大文艺学,短篇专栏作者,喜爱挖掘日常琐碎里深埋的小星光,愿它照亮我们的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