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真假的办法

2022-06-04  本文已影响0人  君镇

汉昭帝五年,有一个人来到皇宫前,自称是卫国的太子,皇帝下诏、请公卿以下的官员都来辨认。众官来之后,都只看却不敢说话。京兆尹隽不疑来到后,马上喝令吏卒将这个人给捆起来,并说:“卫国的蒯聩逃往国外,卫国的君臣不许他回来,这在史书《春秋》中是受到称赞的。太子得罪了先帝,逃亡出去,不立即自杀,如今还来到宫中,这是一个有罪的人。”

于是就将他关进大牢里,昭帝与霍光听说这件事后,称赞隽不疑,说:“公卿大臣,应当用那些懂得经书,又深明大义的人来担任。”自此以后,隽不疑在朝中的名望越来越高。后来掌管刑狱的廷尉,并对这个自称太子的人进行审查、验证,最终认定为欺骗朝廷的罪名,并把他给斩了。

一国不能有两个君主,此时欲要统一人心,杜绝各种议论的流传,如此断决是正确的。有的说《春秋》这本史书有不足之处。然而推重经术,不断章取义,也不足以取信。公羊以卫辄拒父为尊祖,想当时的儒生,也是这种观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