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眼中的苏州
一直很喜欢江南水乡,苏州只是一个典型代表吧!遗憾的是自己从未亲自去游玩过,只好借着叶圣陶大师的视角脑补一下。青瓦白墙的建筑,幽美细致的园林,趣味横生的假山,曲曲折折的河道,古旧灵活的乌篷船,各式各样的美食,淳朴浓厚的民风。。。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该是有多好啊!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江南肯定多出文人才子。写到这里又不经意想起了鲁迅的《社戏》,《我的故乡》,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这两篇文章侧重描写江南水乡美景。其中的一个场景使我至今都难以忘记,月明的晚上坐在船上,微风迎面吹来,风中夹杂着青草和麦苗的清香。小伙伴们在欢快地划桨,小船快速地前进,远处的山、树迅速后退。伙伴们的欢快笑声和虫蛙的歌唱打破了宁静的月夜,作者心中十分欢快且万分期待社戏。真的好美,好美,散发着童年所独具的天真活泼的气息。深深地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那些无忧无虑日子,和伙伴们一起游戏,钓虾。。
写着写着就走远了,还是快来感受一下苏州的魅力吧!先来说说苏州的藕与莼菜。新秋的清晨,门前会经过许多乡人,他们各担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的玉色的长节的藕,脸上露着欢快地笑容。将藕切成薄片,嚼一口,便能尝到清淡甘甜的滋味了,还没有藕渣,是别处的藕不能相比的。莼菜以太湖及杭州西湖所出者为最,香嫩柔滑,滋味肥美。莼菜本身没有味道,味道全好于在汤,得一尝者,无不称绝。接着就说说苏州的昆曲,昆曲彻头彻尾是士大夫阶级娱乐的产品,自然昆曲里的辞藻所蕴含的意义是一般普通市民无法了解的。加上其调子非常迂缓,一个字延长到十几拍,听懂就更难了,所以听之前要先记熟曲文。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动作与唱要一致。昆曲的特殊性,现在的传承恐怕比较困难吧!
水乡最常用的交通工具莫过于船,苏州的河流上有三种船,分别是当当船,快船,乌篷船。船上的布局及船菜十分讲究,船菜都是小碗装的,做一样是一样,汤水不混合,材料不马虎,看着也十分精致。坐在船上在城内游玩,原本以为是很美好的事情,可是有时候碰到出行的船很多,河道比较窄时,就显得拥挤,幸好船夫的技巧高,不会碰船。城内的河道污染比较严重,城内居民的生活垃圾大都排到河里,夏天时会看到白白绿绿的西瓜皮飘在河面上。出了城河道就宽了,污染就没了,视野顿时也开阔了不少。
苏州的名茶碧螺春自是不能少的,产于洞庭东西山,条索纤细,蜷曲似螺,茸毛披覆,银绿隐翠,似蕴含无限春色。汤色碧绿清澈,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清晨来到乡下的茶园,淡淡的阳光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舞动的新绿。路旁看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蔑篓,满盛采来的茶芽。据说一年头不过采四五回罢了。
提到苏州就会联想到苏州园林,如拙政园。园林里最不能少的恐怕就是假山了,但是假山是由乱石块堆叠起来的,高高低低,凸凸凹凹,阳光照在上面名一块暗一块,支离破碎,不像是真的山。但是为何园林中它还是不可或缺呢?据说假山在花园中起屏障的作用,如果全园的景物一目了然,那就显得太单调,太直白。相反如果有了假山的的遮挡,峰回路转,自是别有一番韵味。还有就是石头也是具有灵性的物体,是大自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园林的主人想拥有世间大多数的东西,将山水,花草,鱼虫都尽收眼底,拥有一种满足的成就感。园林建筑上花墙也极受重视,也有屏障的作用。墙上砌成各式各样镂空的图案,透着光,约略可以看得见隔墙的景色,显得更有意思了。
本书还介绍了苏州的历史,刺绣,人物,湖等,看了之后真像去古时的苏州游玩了一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