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卓芸持钻福利社点赞专题六月天点赞专题念念呀念丫学院持钻福利社点赞专用专题

一年陪伴营10月 ||《说说秦汉那些事15》

2022-10-27  本文已影响0人  angema
学习计划:以秦汉时期为背景,结合真实人物与历史事件,创作连载历史小说/故事。要求每天更新不少于800字。

————————————————

今天继续盘点两汉时期,让我们至今引以为傲的亮点。

蔡伦造纸术

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远古时代自有文字以来,人们最早在贝壳上,陶器上按形意雕刻一些信息,后发展在竹简上、丝织品中刻字写字,再编成册。那种用来写字的丝绸叫做纸。丝绸贵而竹简又太笨重,这些文字的载体都不便于携带。

东汉时期的宦官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带领工匠们用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等原料来制造纸。

首先把树皮、麻头、破布和破渔网这些东西剪碎或切断,放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再捣烂成浆状物,经过蒸煮再在席子上摊成薄片,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这样就变成了纸了。

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纸,体轻质薄,很适合写字,受到了人们的欢迎。东汉元兴元年,即公元105年,蔡伦把这个重大的成就报告了汉和帝,得到了汉和帝的赞扬。从此,全国各地都开始用这样的方法造纸。 天下称之为“蔡侯纸”。

张衡与地动仪

东汉有一段时期地震比较频繁。据史料记载,自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到汉安帝延光四年(公元125年)的30多年间,发生了26次较大的地震。地震区域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人员和财产的重大的损失。

这一时期正是科学家张衡所处的时代,这让他对地震有了不少亲身体验。张衡好学善思,品格端正,勤于思考。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经过长年苦心研究,终于在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即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了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1700多年。

建安三神医

我国传统医学在东汉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名医辈出,当时对人们影响较大的是张仲景、华佗和董奉。他们三人被人们称为“建安三神医”。

后世又将张仲景、花佗同战国时期的扁鹊、明朝时期的李时珍,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张仲景撰写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理法严谨,被后世誉为“医圣”。

这部巨著是他几十年的奋斗的结晶。这期间他收集了大量资料,包括他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写出了《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又名《伤寒卒病论》)。

张仲景创造了很多药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经他创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也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世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受到了医学院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高度重视。

华佗是浪迹江湖的名医,他的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特别是创立的麻沸散(临床麻醉药)用于剖腹术而闻名于世,至今被人称道。

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

传说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治愈者在山中栽5棵杏树,轻病治愈者需栽1棵杏树。经年后有杏树郁然成林。

春天杏子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存杏。需要杏子的人,要用谷子来换取。董奉将换得的谷子赈济贫民,也供给旅行者。后来人们称医家为“杏林春暖”,就源于这个传说。

至今“杏林春暖”,“誉满杏林”都是对医术高尚的医家的赞誉。也常把中医称为“杏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