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自我主控”的经验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14人  遇见皓妈
一个雨天的中午,有位年轻的妈妈带着十多岁男孩进了一家自助餐厅。男孩穿着雨衣,大概觉得闷热,跟妈妈说:“我可以把雨衣脱掉吗?”
妈妈:“不要脱!”
小孩:“我好热!”
妈妈:“告诉你不要脱,你没听懂吗?”
小孩继续脱雨衣,妈妈带着怒气斥责:“怎么这么不听话,穿好!”

       看完这个小故事,有没有看到自己的影子呢?你希望这个孩子反抗母亲的指令把雨衣脱掉,还是“乖乖”地听从指令穿着让身体闷热的雨衣,心情郁闷地吃午餐呢?

       孩子的行为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建立的,让他们有机会学习自主,他们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自主性不是在孩子出差错之后用责备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制造机会。让孩子从做事的过程中学习自己做主。如:衣着、饮食、写功课、交友、游戏、生活习惯(睡眠、洗澡、刷牙等),都要让孩子有自我主控的经验,大人要做的是定下大原则,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而不是强制或命令孩子依照父母的方式。每个家庭的规则标准不一样,每个孩子的能力有差别,父母所需给予的指导也不一样,但是不论如何,父母要遵守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被操纵者,他是自己的主人。

       以饮食来说,父母要做的是提供营养均衡及可口的食物,营造愉快的饭桌气氛,让孩子的用餐具有自主性,可以自由选择想吃的食物和分量,而不是由父母来规定他该吃什么。吃饭和穿衣都是生活中必须的部分,父母常常干预过多而不自知,除了容易产生冲突破坏亲子关系之外,对于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更是一大阻碍。

       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无非希望为孩子铺成一条人生坦途,保障孩子的幸福。然而,如何让孩子在充满挑战与变量的人生中仰首而行,是父母更需要思考的。与其辛苦地为孩子铺坦途,不如协助孩子具备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能力。许多父母并未察觉自己的管教方式阻碍了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不知自己每天拼命在给孩子鱼吃,实则剥夺了孩子学习自己钓鱼的机会。如果说“草莓族”是父母过度保护孩子的结果,并不是在否定父母的爱与辛劳,而是提醒父母在付出心血的同时必须思考方向正确与否,以及是否能帮助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以文章开头那个男孩为例,母亲制止孩子脱雨衣,其实是对孩子过多的干预。热不热或脱不脱雨衣本来应该属于孩子分内的事,然而这位母亲却要为他决定关于冷热的感觉以及替他决定要不要脱衣。让我想起曾经网络流传的一句话:有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这个例子是一件生活小事,但是孩子的人格特质与处事能力都是在生活实践中积累学习而来。培养孩子自主,没有速成的方法,必须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于生活事件中一次又一次累积做决定的正向经验,以及练习承担错误决定所造成的后果。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学会放手,给孩子尊重和自由,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自我主控的技能。

读书笔记

End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