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广东人的别样美食
01
大学毕业后,就一直在广东工作。
如今回望,对广东最怀念的,莫过于那里的美食。
叉烧,肠粉,烧鹅,脆肉鲩,白切鸡,猪脚饭,牛肉丸,煲仔饭......
真是想想都流口水呀。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2656/f6931b1e3dc97bb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2656/55b8208a35ca8fbe.jpg)
02
与上班熙熙攘攘、匆匆忙忙的快节奏不同的是,广东人对于吃食,反而有一种悠然自得的慢。
众所周知,广东人的早茶,一喝就能喝半天。
每天天不亮就出门,选一家自己喜欢的茶馆,喝茶、听书、打牌、谈笑......
不亦乐乎。
茶馆从大早上开始,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上午可能要都换几拨客人。
六七十岁的老人家,来得最早,喝完还可以去锻炼下身体。
要上班要顾家的年轻人呢?可能只是过来吃个早点,然后又要匆匆忙忙赶去上班。
还有一拨人,来得最晚,点得也最多,因为会连中餐也一并解决了。
这是广东人享受生活的见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2656/7ebba48888e78ed3.jpg)
03
著名作家盛慧所写的《粤菜记》一书里,写岭南人喝茶叫“叹茶”,意思是享受喝茶,“叹”、“谈”,颇有些玩味的韵味。
读这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重回广东。
因为书中既有佳肴美食,也有世相人心。
既写粤菜经典,也写粤人文化。
里面还有十数张佳肴美图,三百多种菜式,以及数十位名厨现身说“厨法”。
实在是爱“粤”人士的福音。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2656/4884739d1a9755b3.jpg)
04
眼看寒冬将至,倒是时候讲一个应景的美食做法。
冬瓜蟹肉羹。
冬瓜有润肺生津、利尿消肿的功效,蟹肉呢,清热解毒、滋阴润燥。
两者结合,既清雅鲜美,也能在这个易感染的冬季,给自己和家人多一点抵抗力。
首先准备熬好的高汤备用,鸡汤或者骨头汤皆可。
将花蟹隔水蒸十分钟,取出蟹肉,与切好的冬瓜丁,一起放入到高汤中熬煮十分钟左右。
盛一碗出来,就着寒意阵阵,能够看到缕缕汤烟,最是抚心暖胃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452656/b9c0ad16e618914e.jpg)
05
广东人的吃食很讲究,不仅有专门的做法,一般还有特别的出处。
例如东莞东坑的“糖不甩”,是广东省的地方传统名点之一。
做法很简单,就是直接把糯米粉煮熟后,揉搓成粉圆,再在铁锅中用滚烫的糖浆煮熟,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芝麻伴食即可。
因为糖浆粘稠,粘在上面的芝麻、花生不会被甩掉,所以就叫“糖不甩”。
据说,“糖不甩”还是男女姻缘的探测器。
中国人历来含蓄,特别是男女婚嫁上。
成或不成,不会明说,而是以某种物件代替。
在东莞的民俗里,媒人带着小伙去女方家,如果女方家端上桌的是“糖不甩”,说明女方同意了婚事。如果端上桌的是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就说明这门婚事黄了。
哈哈,估计很多男孩子会对这个“糖不甩”是又爱又恨啊!
06
《风味人间3》中有段话:
“万物生长有时,但人们却把一去不回的时间,以某种味道的形式固着,使其穿过无尽纷乱,而不曾散落。
它鲜活如昨,就像时光未被惊扰,岁月还能重来;
它厚重深远,仿佛藏着大海的涛浪,故土的风霜。”
很多人尝遍美食,却很少人能写下美食。
清朝有位好玩的诗人叫袁枚,他也是一个美食家。
他辞官归隐后,在今南京购置了隋氏废园,取名为“随园”。
因为喜欢美食,所以干脆记录了326种南北菜肴饭点,就是后来颇有盛名的《随园食单》。
也是因为这份食单,很多人知道了袁枚这个名字,进而还发现他竟然是男性。
先人已逝,他留下的墨宝/精神却永远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一份“独家菜谱”。
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意义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