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8
一个极端的尽头必然是另一个极端吗?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开始于我所听到的一个令人惊奇的传闻——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之所以用传闻这个词,是当时我对这件事表示不太相信,只是看到一些网站上给出的数据统计的结果——一些网站统计了一些疯子与天才的智商,发现疯子的智商大都高于天才,当然如今网站上的数据真假性是未知的,因而,当我看到了也觉得不太相信,天才与疯子在当时我看来可谓是两个极端,两个完全相反的极端怎么可能如此相似,甚至只有一线之差。多年后,兴许是因缘,我读到了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是一本作者记录了对多名精神病患者的聊天记录,看完后,我被深深地震撼到了。里面作者所接触的精神病患者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个世界,而且逻辑甚至非常完整,我自我掂量着平时我说话时,逻辑经常是不够完善的,不禁对他们的逻辑甘拜下风。当然,这也让我重新想回了那个话题,一个极端的尽头其实是另一个极端?或者说两个极端其实无比相似?
我最先想到的是用数学思想去解决这个问题,毕竟当今许多高科技的基础其实是数学,比如最基础的软件程序的本质是数学。提到数学上的极端,必然反映出的是无穷大与无穷小,如果以0为标准点时,当你从一,二往下数,你可以无限的数下去,直至无穷大;同理,当你从负一往下数,你可数到无穷小。结果你会发现无穷大的尽头根本不可能成为无穷小,但是我们能发现只要在无穷大的尽头加上一个符号,这个数就实现了两个极端的跨越。这是代数,再看几何。我们在纸上画上一条线段,右边的点和左边的点也就是两个极端点,接着我们只需要再将这条线围成一个圆或者任何封闭图形,两个极端就能轻松的连接到一起,这是一维到二维,而二维到三维也是如此,长方形可以卷成封闭的圆柱体。
再看一下物理学上的解释,宏观和微观永远是两个相对的面,而早在多年前,就有科学家提出了电子绕着原子核的模型其实与行星绕日如出一辙,当气球内部充满气体,它会发生爆炸,从而释放空里面的气体,保持气压一致,这些都是现在已有的证明,我们也可以大胆假设未知,比如宇宙其实是一个很小的粒子,对于每个宇宙外的世界来说,宙外世界则是有许多个这样的小宇宙所组成的,有人或许应该听说过多宇宙理论,而多宇宙理论便也得到解释;相同的,我们生活的每个粒子可能都包含着一个对于我们来说很小的宇宙,但对于这个粒子里的人来说,我们的世界就是宙外世界,是无比巨大的。对于每个世界的人来说,小到粒子,大到宇宙,其实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中国古人的造词中早就有喜极而泣,乐极生悲这样的词语,细细想来这其实不是没有道理,乐而忘本,当一个人无限快乐的时候,他必然会忘记他正正向要做的事,譬如那些历史官场上的奸臣有小人得志的经历,就必然会有其得意忘形后被人人喊打的狼狈。历史学上亦是如此,一个朝代盛极必衰,例如中国的唐代李隆基刚刚泰山封禅后,就逐渐的骄奢淫逸,自甘堕落了,也拉开了天宝之乱的序幕。曾经在古代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在多次击退奥匈联军后,也逐渐的由初尝败绩,到最后的滑铁卢。前几个世纪,席卷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大英帝国,也在两次世界大战后每况愈下。
自然学的解释不亦如此。如果你沿着赤道无穷走下去,回到的其实仍是最初的原点;热与冷本是两个相对的事物,但有科学证明火山喷发其实是会导致全球变冷;当蝉贡献出了其最好的歌声后,它会开始长眠;落叶意味着不是死亡,而是新生……
再来看一些最为简单的例子,它们也就发生在生活中。每当与多年的老友重逢,你总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但又不知从何说起,最后见面就礼貌性的打了声招呼;很多人都渴望别人的关注,但是真正等到关注多了,你可以发现你开始不需要关注,更多时候是想隐藏自己,就像那些很火的明星一般,做一些私人的事还需躲着媒体和狗仔;亦是不知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当你身边大部分人很安静,而只有一个人很吵闹的时候,你会很容易被他分心,相反,当你周围都很吵闹的时候,你反而不会去关注周围的事物,在你的认知里,你就是处在一个吵闹的环境中的.
当我们找到那么多看似与之相符的例证的时候,我们应当再重新回头审视一下推论本身.一个极端的尽头是另一个极端。你会对这个问题有着更为深入的思考。极端本是有限之点,而尽头却代表的是无限,它们俩如何相连?为什么一定存在两个极端?
先来看一下第一个问题。极端有限,而尽头无限,我们可借此将推论重新修改一下,一个有限的无限是另一个有限。换成人话就是两个有限点由无限相连,再换成推论中的语言便是两个极端由无限相连。你会骤然发现一件事,这句看似与原推论等义的话与现实相背。还是来看一下那个最简单的例子,线段。线段的两个端点间是一条有限的线段。就算按照上文所说的操作让它将这个线段围成圆,从圆的一个点出发,经过有限的路程终能回到原点。再看一下上文所举出的无穷大与无穷小,无穷大与无穷小之间也是可数的有限数对。历史也是如此,任何兴起和衰败也是经历了有限的时间。而物理的宏微观之间也有着阶层式的递进与递降,从宇宙,到星云,到星系,到星球,一直往下,最后到夸克,我们目前所知的最小物质。
赤道也是有限的,不过是绕着地球一圈的距离,火山喷发到全球变冷也是经历了有限的物化变化,生活中从万般语言汇聚心头到无言经历了心路历程等等。上文所陈述的大都似乎都被推翻,为什么呢?其实第二个问题或许能告诉我们答案。
在这个命题中,其实我们一直默认了一个事实--------任何事物都存在正反,也就是所谓的两个极端. 而这本身就不符合事理,因为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它的极端与否,正确与否往往取决于人自己的判断,而人的判断大都基于比较,也就是看事情的角度。就像自来水在用来洗菜,洗盘子之时便较之沙水要干净得多,而用来饮用时,便没有烧开的水干净。而我们再来思考一下本命题,极端的尽头就是另一个极端。这句话其实是适用的,因为人对思考的角度可能会变,而当我们偏左或偏右的思考的时候,往往事情的结果会出乎我们的预料。这样的例子并不难举,中国古代便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当我比较上一段与前几段的例子时,会清晰的发现我在看待通体事物时我会取其中能证明我观点的部分,而去其与我观点相驳之处。
综上,我能提出第一段的观点是一开始我忽略了事物的两面性,回到那个启发我的例子当中——天才和疯子只有一线之隔。其实不然。恰巧看到歌德《维特的烦恼》中有这样一句,不禁启发甚深,只要谁的言行自由一些,清高一些,超乎一般人的想象,你就会听到别人在后面叫这家伙是个疯子。细想,而我们对天才的映像有时不过如此,自命不凡一些,比别人知道的多一些,做的事超乎别人想象一些。事物的两面性在此很好的体现了出来。常人眼中的天才和疯子都与大多数人类不太一样,这本身就基于一个个人和大多数的比较。在这种比较中,获得众人青睐的往往是那个于众数有利的一方。但事物本无好坏,一切只取决于你怎么看待。
日有一思,谨以此文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