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曲线
企业创新的直接目的是增长,增长是所有企业的首要战略目标。上市公司的市值和创业公司的估值是由未来的增长率决定的,而不是由现在的收入绝对值决定的。企业一旦丧失了增长的可能性,就相当于被宣判了“死刑”。
增长理论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提出过一个概念——“增长魔咒”。每10家企业中,大约只有1家能够维持良好的增长势头,太多的企业为了成长而付出的努力反而拖垮了整个企业。盲目追求进步的结果甚至比原地踏步更糟糕。
战略报告《失速点》的数字,从1955年到1995年,在172家世界500强企业里只有5%产生了超过通货膨胀的增长。而一旦企业达到失速点,只有少于10%的企业能够重启增长引擎。
推动企业增长无非这3类:红利、管理、创新。
创新理论和创业家理论之父约瑟夫熊彼特对创新定义:创新不是在同一条曲线里渐进性改良,而是从一条曲线变为另一条曲线的新组合。
任何一个品类,无论是技术提升、产品创新,还是公司和产业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的增长形态都是“s曲线”。s曲线在开始时呈下降趋势,说明此时的投入高于产出;由下而上的翻转点被称为“破局点”,突破了“破局点”之后,曲线的上升幅度明显增强;靠近曲线上方时,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虽然还保持着增长态势,但相较之前的高速增长已远远不足;曲线由上往下的翻转点就是“极限点”,也叫“失速点”,此后曲线便走向下坡路。
管理哲学之父查尔斯汉迪指出“任何一条增长的s曲线,都会滑过抛物线的顶点(极限点),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s曲线。此时,时间、资源和动力都足以使新曲线度过它起初的探索挣扎的过程。”
s曲线应用范围极广,你几乎可以将它代入一切事物的发展周期当中,当然也包括个人的职业生涯和人生发展。
连续性创新完全符合s曲线,它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市场和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渐进式创新,具有3个特征:沿着技术曲线持续改善原有的产品性能,定位于主流市场的主流消费者,更好(better)。
全世界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在进行连续性创新。事实上,企业创造的绝大部份利润,都是来自于连续性创新。当企业的产品和技术处于竞争基础稳固、相对稳定且可预测的市场环境中,或者说处于连续性周期时,企业的最佳选择就是连续性创新策略。所谓非连续性创新是时间概念,从第一曲线转向第二曲线中间的过程,我们叫非连续性创新,一旦转换完成,紧接着还是连续性创新。
为什么在组织内部,随着规模的增加,人均产出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在于熵增定律:在自然过程中,一个孤立(封闭)系统的总混乱度(即“熵”)不会减少。它代表了在封闭系统中,如果熵增加,封闭系统的总能量不变时,其中可用能量将减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系统中的熵将不断增加,且不可逆。换句话说,越来越多的有效能量将转为无效能量。换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封闭组织势必会遭遇“组织熵增”,一定会涣散化、官僚化、失效话,并最终走向消亡。恰恰是因为组织熵增不可避免,所以s曲线已经是在熵增定律和机械型组织下的最佳走势图。
企业应该始终坚持耕耘自己的核心专业领域,而不要轻易转到新的领域。这种战略在成长性时期及连续性周期之内非常正确,确实能为企业带来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不幸的是,任何行业都会到达极限点,在企业逼近自己或行业的极限点时,越是坚守本业,便越容易走向陌路。到达极限点以及由此导致的非连续性断层期,才是大企业的第一死因。对一个公司的ceo来说,识别极限点的能力价值千金。
曾任英特尔公司ceo安迪格鲁夫层说:面临失速点的时候,要想管理好企业,简直难于上青天。
如何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识别极限点?最为简洁有效的识别标准是“单一要素10倍速变坏”。如果企业至关重要的某个单一要素出现了10倍速变坏的迹象,这就是企业即将到达极限点的一个信号。
要想在极限点出现后,采取正确的措施以变应变,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企业最高管理者应做的事情,就是在公司仍然健全、外部业务仍能保护公司在内部试验新的经营方式时,就着手实行改革。
特别要注意两类曲线:一类是以财务指标为代表的“显曲线”,另一类是以单一要素如技术、市场、组织和产品等为代表的“隐曲线”。隐曲线会先于财务曲线到达极限点。隐曲线中,当某个单一要素发生10倍速变坏时,就是企业到达极限点的前兆。看财务指标,也不要看绝对值,而要看增长速度。
企业宿命的两个结论:无论企业的规模有多大,其寿命都有上限。企业规模越大,其增长速度越慢。
历史数据表明,大企业根本不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只有创新型企业才是。
扼杀变异是遗传的天职。其实遗传是生物最重要的属性,遗传的作用是确保物种繁衍过程中性状的稳定。对生物而言,大部分变异是有害的,会导致畸形和死亡。这件事情对物种的生存本身非常重要。然而,从大范围来看,可能恰恰是保护了物种的遗传,让物种遭遇灭顶之灾。因为环境的变化,遗传使得物种性状无法随之变化。
如果将遗传类比到公司层面,与之对应的是管理,变异则应对着创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说的管理,是用计划、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实现既定目标的传统管理,基于控制论;创新则基于演化论,目的是在变化环境中不断发展。
所谓的良好管理,或者说传统管理,确实能够在公司发展的连续性时期帮助公司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但是,环境变化之后呢?或者说企业遭遇非连续性时,你所拥有的,往往就会变成制约你的。变化来临时,过去有效的良好管理可能会限制企业向第二曲线转换,反而导致了企业的消亡。所以,有时候缺乏创新,并不是因为企业管理不到位,恰好相反,是良好管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