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札记22_装饰器(更新)
2019-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皮皮大
装饰器从何而来
-
Long long ago
, 你写了一段代码,一段非常漂亮的代码。 - 现在你想看看这段代码在你机器上运行了多长时间。
- 你可能需要修改源代码,给它加上新的计时功能time()函数。
- 加上计时功能之前,你至少需要阅读源代码,理清它的逻辑,才敢加上新的功能。
- 如果代码比较少的话,还是ok;如果代码很庞大,你通读下来岂不是很费时间呢?
- 有没有一种方法:无论源代码多长,不修改源代码,就可以实现加上其他功能的这个需求呢?
The answer is :YES!
- 装饰器由此而来
装饰器本身就是个函数,将被装饰的类或者函数当做参数传递给装饰器函数。它的功能是用来扩展原来函数功能的一种函数。它经常用于有切面需求的场景,比如:
插入日志、性能测试、事务处理、缓存、权限校验
等场景。装饰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返回值也是一个函数。总结特点:
- 本身是函数
- 返回值也是函数
- 装饰器是一种特殊的闭包
- 切面需求的场景
python装饰器简介
Python装饰器
如何理解Python装饰器
看一个简单而经典的例子:
def foo(fun): # foo函数的参数是个函数fun
def wrap():
print("start")
fun()
print("end")
print(fun.__name__)
return wrap
def bar():
print("I am in bar()")
f = foo(bar) # 给foo函数一个参数bar,bar就是函数,与定义相同;即:向foo()传递了函数对象bar()
f()
结果
start
I am in bar()
end
bar
image.png
- 加上装饰器
@foo
:
def foo(fun): # foo函数的参数是个函数fun
def wrap():
print("start")
fun()
print("end")
print(fun.__name__)
return wrap
@foo # 增加的内容:称为语法糖;增减程序的可读性,减少代码出错的机会。
def bar():
print("I am in bar()")
bar()
image.png
判断某个数是否是质数,并输出2-10000之间的所有质数
def is_prime(num): #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if num < 2: # 即num为1
return False #返回结果1不是质数
elif num == 2: # 判断num为2
return True # 判断2是质数
else:
for i in range(2, num): # 判断2到num之间是否还有num的因素
if num % i == 0: # 如果存在某个数i使的num除以i的结果为0,那么i是num的因数,num就不是质数。
return False # 结果判断不是质数
return True
def prime_nums():
for i in range(2, 10000):
if is_prime(i): # 如果某个数是质数,默认条件为真True
print(i)
prime_nums()
结果
2
3
5
7
11
......(省略)
9973
引入time模块,计算代码运行时间
import time # 导入计时模块
def is_prime(num): #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if num < 2: # 即num为1
return False #返回结果1不是质数
elif num == 2: # 判断num为2
return True # 判断2是质数
else:
for i in range(2, num): # 判断2到num之间是否还有num的因素
if num % i == 0: # 如果存在某个数i使的num除以i的结果为0,那么i是num的因数,num就不是质数。
return False # 结果判断不是质数
return True
def prime_nums():
t1 = time.time() # 开始时间
for i in range(2, 10000):
if is_prime(i): # 如果某个数是质数,默认条件为真True
print(i)
t2 = time.time() # 结束时间
print(t2 - t1)
prime_nums()
代码部分包含
逻辑判断部分
和计时部分
,写在一起比较混乱。怎么简写将逻辑部分和计时部分分开呢?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装饰器
- 一部分函数执行逻辑
- 一部分函数执行计时功能
import time
# 定义装饰器函数display_time
def display_time(func): # 找到display_time()装饰器下面的count_prime_nums()函数
def wrapper(*args): # 不确定参数的个数,通过*args以元组的方式统一进行收集;参数就是count_prime_nums函数中的参数
t1 = time.time() # 第一步:执行获取时间t1
result = func(*args) #第二步: 执行装饰器里面的函数,将count保存在result中;同时打印时间差
t2 = time.time() # 第三步:执行获取时间t2
print("total time:{:.4} s".format(t2 - t1))
return result # 第四步:将result进行返回
return wrapper
def is_prime(num): # 判断一个数是否是质数
if num < 2: # 即num为1
return False #返回结果1不是质数
elif num == 2: # 判断num为2
return True # 判断2是质数
else:
for i in range(2, num): # 判断2到num之间,是否还有num的因数
if num % i == 0: # 如果存在某个数i使的num除以i结果的余数为0,则i是num的因数,num就不是质数。
return False # 结果判断不是质数
return True
# 装饰器函数需要执行的部分
@display_time
def count_prime_nums(maxnum):
count = 0
for i in range(2, maxnum):
if is_prime(i): # 如果某个数是质数,默认条件为真True
count += 1
return count # 返回质数的个数
count = count_prime_nums(5000)
count
结果
total time:0.1446 s
669
image.png
加强理解
- 整个代码中有三个函数,分别实现三个功能
- 1、
display_time()
:为装饰器函数 - 2、
is_prime()
:为判断是否为质数的函数 - 3、
count_prime_nums()
:为统计质数个数的函数
- 1、
- 注意函数1中的执行顺序:先计算
time1
,再执行装饰器里面的函数,当遇到func,执行函数3,最后计算time2
- 当函数3中有多个参数,且不确定个数的时候,通过
*args
以元组的形式进行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