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文字集日更达人联盟

说说份子钱

2019-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莹光灼华

中国人好面子,从随份子钱这件事上便可窥见一斑。

同样是结婚随礼,今天你结婚我随了500,明天轮到我结婚了,你差不多就要随600了。如果你按原价500随给我,在我心里你大约会落个小气鬼不懂事的标签。假如你直接装作不懂连随也不随,我便开始怀疑你人品有问题,之后在某些场合你若还跟没事儿人一样,我差不多就要和你友尽了。

随礼这件事其实挺费脑筋的,这里面颇有些道道儿。这些道道儿对我这种不太精明的人来说,根本傻傻算不清。

比如,家庭与家庭之间,若一个家庭有2个孩子,另外一个家庭有1个孩子。这两个孩子数量不对等的家庭孩子结婚了,在随份子钱这件事上颇要讲究些算法。特别是农村,这里面有2:1的关系,但并不单纯是这种比例,因为除了考虑比例外,通常来说,先结婚的给后结婚的礼要稍高一点儿。当然,这只是限于平辈之间的算法,如是父母、子女各随各的话,这种情况就更为复杂了。

这种复杂程度让人望而生畏,恐怕一不小心随错了得罪亲戚朋友。

我的一位同事,那天我一起去散步,他跟我吐槽了他近期耿耿于怀的一件事。

同事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大家都去贺喜。等贺喜的人陆续散去,这两口子打开亲戚朋友送来的红包往记事簿上誊写的时候,发现他的一位同学随了500。同学觉得不太对劲儿,于是找来自己之前的往来账本,去年这个时候,对方家的孩子上大学,自己一下子随了1000。轮到自己了,怎么会减了一半啊?再怎么着,起码也按原来的数回来吧?

我跟他开玩笑说,这就不错了,他一分钱不给你拿,他也拿他没办法。随礼这件事儿,本来就实属自愿。去年你去给人家随礼的时候,也是心甘情愿的吧,人家不可能拿刀架在你脖子上逼着你随礼吧?

他想了想说,道理是这个道理,可我就是觉得不得劲儿。

我安慰他说,按正常思维来推断,人家可能忘了去年你到底给人家随了多少钱了。有的人家比较认真仔细,红白喜事都有一本往来账。但有的人家过日子不这样,大大咧咧,收多少钱根本不记账,两口子之间甚至都不通气。一旦到了对方有事的时候,全凭自己的脑子想。问题是,人的脑子记忆力本身就非常有限,想不清楚也就没办法了。

其实,我觉得,随礼这件事儿,就是一个人情往来,视个人关系亲密程度而定。当然,数额上最好不要太多,太多了就容易变味,没意思了。一旦算开钱了,再好的感情也出问题了。

中国人讲究“亲兄弟,明算账”,我觉得在某些方面是有一定道理的。问题是如果是亲兄弟,你能把账算明白吗?亲人之间,恐怕是最掰扯不清的。父母养育孩子花了10万块钱,孩子长大了,能给父母10万就两清了吗?不可能的。很多感情,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而事实上,不管他是否承认,即便是再好的感情,还真绕不过“钱”这个字去。

其实,在这种事上,我有我的原则,当然有时候也会被绑架。

一般情况下,我会根据关系远近、平时走动情况而定,讲究礼轻情义重。别人在先有所表示,瞅个机会稍高一点儿还回去就得了,图个心安。假如自己是先给别人随份子,那就完全自愿,想拿多少拿多少。

前几天初中同学群里,原先的班长发布了一条“重大喜讯”,有一位同学的女儿要结婚了,通知大家某日某处去喝喜酒。群里一片祝贺声,纷纷响应。而长期在外工作的我,连我这位同学的名字、长啥样都记不得,你再怎么@我,我也不回应。我压根儿就不认识了嘛,同学归同学,三十多年没见,平时连电话都没打过,我去喝哪门子的喜酒!

但我有时候也挺无奈的。那天哥哥打电话,说有位表哥的孩子哪天要结婚,让谁谁通知了。这位表哥的父亲与我母亲是比较近的兄妹关系。我使劲儿想了一下也没想起这位表哥是哪位,应该就是没交往,不想随了。后来想了想也不妥,母亲毕竟这么大年纪了,父亲又不在了,她哪有钱随这份礼?于是给哥哥发了300元红包,就说是替母亲随上吧,我个人不表示了。哥哥打电话来说,他也与这位表哥没有啥来往,觉得毕竟是母亲那边的亲戚,人家既然通知了,不随不合适。这可好,我们哥俩儿一人300,母亲自己随200。这么一出,800块钱没了。

其实我倒不是心疼这300块钱,总觉得真是没必要。但母亲有她的主意,没办法,打发她高兴得了。

人与人之间的账其实是最难算的,等我女儿结婚了,还指望还找他去?我都不知他是哪一位!

有时候觉得,中国人的份子钱,里面真是包含很多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成分。但事实上,还就这么一代一代传下来了。想改?可没那么简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