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娱乐至死》第八章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这一章主要讲的是电视对宗教的影响,电视在宗教传播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毫无疑问,电视大大增加了其传播的广度和影响力,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十分严峻——宗教被表现为一种娱乐形式。虽然这不是传教士最初的目的,但电视的性质决定了娱乐的本质。
我本人属于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对现在宗教的传播并没有什么了解,但是我觉得现在网络上的分享知识的视频和文章所说的宗教传播有着相似之处。
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各式各样的科普得以在互联网上传播。在这样的时代里,知识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只要你想学,你就可以在网上找到专业人员的讲解视频。而且不同于学校里为了应试教育而较为枯燥的教学方式,网络上的课程更具有趣味性和观赏性。虽然知识结构是严谨的,但是讲述者的方式是具有极强的可看性。这似乎很好,既娱乐了身心,又得到了知识。但是传递知识的方式变了,传递内容的社会意义和心理意义变了。
首先,我们看待知识的心理变了。不同于想要认真学习知识的心理,当我们观看这些视频时缺少了对知识的敬畏。当我们坐在教室里,面对讲课的老师,我们对知识是怀有一种敬畏之心,我们严肃认真地对待学习,对待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教室、课堂、老师、周围的学生,种种环境因素,使得我们对待知识是认真的态度。但当我们躺在床上观看手机上的讲课视频时,我们的内心并没有将学习当作是一件需要认真对待的事情,这只是一件通过“学习”而获得娱乐的方式。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或许是因为现实中面对知识获取时,需要我们遵守一些规范。坐在教室里的我们不能开小差,和同桌交流,而要认真听讲。但当我们通过网络这种媒介来学习时,我们并没有需要遵守的规则。我们可以随时暂停,甚至任由视频播放而同时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因此,也就减少了严肃性。
另一点是视频本身有着很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作者在文中说的是电视屏幕具有这种倾向,但转换到现在网络时代的视频也是如此。我们随时可以暂停、快进、后退,甚至是退出当前视频而去看其他的节目。知识的严肃性在这里被进一步的削弱。
我对这一章的一句话印象十分深刻——“大众教育的危险在于它可能真的变成一种娱乐”。现在知识的传播变得格外容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学习,但这种学习是娱乐性大于严肃性的。诚然,许多科普类的视频目的是吸引观众,激发观众的兴趣,从而进一步的引导观众进行深度的学习。但观众的兴趣大多停留在第一步,甚至就如同现在网络上常说的“码了就是学了”,观众将视频放入收藏夹后再也不会打开。因为这种学习只是一种娱乐方式,所以并不是非看不可,或者说并不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事情。
网络时代的到来本该是让教育成为更普遍的事情,知识得到更大广度的传播,但是娱乐化作为网络的根本性质,反而降低了人们对知识的追求。不是没有人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但是对大众而言,网络更多的作用确实是娱乐,并且将所有的事情都变成娱乐的一种方式。这其实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明明我们有更好的途径来吸收知识,但我们却抛弃了它的优势,而仅仅沉溺于它娱乐的功能。
不止是学习,还有将社会的种种事情都变成平面的判断。网络暴力的产生,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对那些人而言,从视频中看到的只是娱乐的一部分,所以不必严肃对待。或许当他们在现实中遇到这些事情时,他们会有其他的态度,但是在网络上看到这一切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觉得并没有什么,甚至去“讨伐”视频中的人物。
我开始理解什么是“娱乐至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