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专业
接到宁娃电话,大约是傍晚6点钟,刚刚跑完步的你给我联系大抵是想在竭尽全力跑步后,虚弱中能拥有温柔的母爱。某次跑步后不舒服,第一个电话打给我,“妈妈,我这会好难受”,心痛之余,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我只能说:赶紧联系老师或者同学,找水找糖找医生。
今天这个电话,宁娃拖着一周疲惫身体,周末日常问候,更多是想拥有妈妈的慰藉,正如期待人间四月天的夕阳,金黄温暖而不燥热。 而我不知趣的提了专业。跨系报一下试试?为什么不尝试?人生就是要有尝试的勇气,你不想报,那岂不是压力更小,以一种不必成功之态去参与,只当是一种经历,一种阅历。为将来工作时,积累一些面试经验。我不知疲倦的试图说服。
也许,顽童不解母意,母不懂孩子疾苦!可我不想宁娃浑浑噩噩亦步亦趋地向前走,没有明确具体的人生规划,甚至在道路选择了错误方向。
我左倾?你在犯右倾主义错误!!!我反思中,明显,我有些慌了神。
宁娃以微弱而坚定的语言徐徐给我讲起他们学长的话:人应该更看重的是保研,现在考研非常难。清华一个专业的考研,你知道是多少人吗?我甚至开始听不清宁娃的谈话细节,只有一个人是通过考研,其他都是保研。最后被他提到“一个考上”,隐约中我恢复听力。
我当然理解,考研难,就是阶层的固化。让那些非名校的学生再难有出头之日。为保名校研而选择材料专业,田忌赛马,用中等马对别人弱的马?
我有一个逻辑:一个人在一个群体中惯性处于什么位置,那么他转到任何群体不论是最优秀的还是最差的群体,他最终还是会回到那个他固有的名次中。
“你这样不必学了,不行干脆土木好了。没人跟你争。什么样的人生都有,四线小城,一个普通学校的研究生很容易上的,你上吗?大不了研究生不上985、211嘛!”生活中不是一马平川,想在顶尖里面混,你又怎么能没有赌一把的勇气呢?
我读过一本书《登天的感觉》,里面有篇文章叫《我是全哈佛最自卑的人》,里面提到自信心。所谓提高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自卑,就好比是人情绪中的流感。人的体质越好,就越不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同样,人的情绪自控能力越高,也就越不易染上这种情绪流感,陷入自卑的沼泽当中。由此,人对自卑的抵抗力也得益于对逆境的不断适应。
宁娃,你一路走来,都是在名校。哪一次不是在拔尖群体当中呢?郑外的孩子,每一个都是王者,即使是从普通初中走进来的,你也知道他们曾经是第一名过。走出河南,这个规则就变化了吗?可我怎么听到的,看到的,都是郑外的孩子走出去,依然是群体中的佼佼者呢?你看到了其他孩子的聪慧天资。我知道你看到了他们的内卷,卷到你懒得跟他们比较。实际上,你内心里是不认输的孩子,我有些心疼你。我相信你需要找到归属感,找到在大学的归属感,结交到新朋友,从而能走出自我的孤独和苦闷。我相信你的抗压能力,我相信你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坚强。何况,“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因为看到过高山的层峦叠嶂,知道身边高手林立。所以,你从不爱表现性格。你从不显得犀利,而是温文儒雅。当别人以为你目标是“满绩”时候,别人同样把你看得很优秀。谦受益,满招损。自信些,向前的路,没有捷径。这个社会似乎在鞭打快牛,可思维停滞下来,不过是愚钝的开始,直到有一天变成一具看似有血有肉,实则空壳而已的人。
在学习感觉到压力时候,找到宣泄和舒解的途径,让自己的精神饱满和健康。
另外,思路不要受到禁锢。中国人受到很多思想的制约。若想发展的好,就要创新性思维,试着想想不可能的事情。不必要太受规则影响,打破思维的藩篱,突破思想的禁锢。
“我最期待的是什么?”“我做什么会感到幸福?”“我最擅长做什么?”“我是谁?”通过不断自省从而调整你的蓝图。人生的答案就藏在你的心中。正视最本真、最赤裸、最真实的自己。只要你看好了未来的路,我还是支持你的决定。我永远是你最坚强的肩膀。你的快乐和健康是我最大的希望。
在此感谢我拉帮结派的侄子,让远在美国的他给宁娃高谈阔论一番。煮酒论英雄,就等你们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