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读书会

外星人到底会是什么玩意?

2019-01-12  本文已影响0人  租了五颗星
射电望远镜

今天,看了朋友圈刷屏的新闻,还以为发现外星人了,原来是科学家发现了一束快速射电暴(FRB),据说是15亿光年外发出来的,也就是15年前发出的信号。我就不解释这个FRB是什么东西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索一下,反正人类是搞不出来这种信号的,在可见的未来,人类也没可能搞出这种东西。但外媒大概是被UC震惊部渗透了,各种震惊和炸裂,说这个可能是外星人。

朋友圈纷纷借用三体的台词: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回答谁啊,回答个鬼。就凭人类现在的技术,别说15亿光年了,15光年也不知道怎么回答。

而且15亿年前,一个外星文明发射了一个非常牛逼非常高科技的信号,15亿年后,被一个刚刚发展了几百年的物种接收到了,这个物种先不说搞没搞懂这个射电暴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就在考虑要不要回答它了,真是很可笑。

我不想参与到这种一惊一乍的讨论之中,但是外星人这个话题,始终是让人感兴趣的。我也是一个科幻迷,对这类科普也好,科幻也好的题材,我一直都有关注,这不,前不久,我还刚写过一篇《平行宇宙真的存在吗?》,脑洞也是不输任何外星人主题的文章。

今天既然大家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到外星人上了,我们就来聊一下外星人。

每次聊到一个新奇的话题,我们总得推荐一本书,今天推荐的书是一个英国科学家写的《地外生命探索之旅》,路易莎•普雷斯顿(Louisa Preston),伦敦大学天体生物学家和行星地质学家、英国航天局极光计划研究员。读了这本书,你可能对外星生命的存在形式,或者存在可能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们的宇宙,至少有1000亿颗星球都有宜居的潜质,那么地球是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吗?显然这个问题并不是很难想象,即便我们没有发现,但外星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但外星人就真的只在这些我们认为的有宜居潜质的星球上才可能存在吗?答案是:是的。只有在那些和地球很像的行星上,有可能会找到外星人。有水,温度合适才行。外星人和我们一样,也只能是由有机物构成。

这个回答是不是很没创意,外星人也太没新意了,很多人听了大失所望,那些科幻小说里,那些科幻电影里,外星人存在的形式可千奇百怪多了。

《地外生命探索之旅》是这么解释的:

生命是用“物质搭建一个复杂结构”,智慧生物当然是生命中更为复杂的形式。用什么物质能搭建一个这样的复杂结构呢?摆在造物主面前的选择就非常有限了。

 人类到目前发现了110多种元素。而面对这110多种元素,大部分元素,地球生命根本没碰,而只挑选了其中的24种。 在元素周期表上,序号靠后的绝大多数都是金属元素,根本指望不上。首先,它们在宇宙里的存量太少了。更重要的是,而且序号越靠后,这些元素就越不稳定。有时候它们的存在只会维持零点几纳秒,那么短,元素自身难保,哪里还会形成稳定的生命呢?

序号在前的,还得排除惰性元素。所以最终扛起制造生命大旗的,只能是四种元素了。分别是:碳、氢、氧、氮。而这四种元素刚好就是排除掉惰性元素之后,宇宙里含量排名从第一到第四名的元素。存量多,材料丰富,要用来制造生命。这个好处非常明显。

在这四种元素里,起核心作用的是碳。氢、氧、氮这三种元素和碳,都可以发生反应。围绕着碳元素,就能搭建出一个长长的合作链条,各种元素都能在上面找到自己的位置。

这种碳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机物。它的最大特点是,能用极少的原料,拼接出无比丰富,结构复杂的物质。 听到这你可能会问,除了碳之外,其他元素能扮演这个交际花的角色吗?答案是:有,但是不好用。比如说硅。科幻小说里经常提到一个词,说我们熟悉的生命世界是碳基生命,而还可能会有硅基生命。但是说实话,硅在各方面比碳差得多。如果你是上帝,只要你想制造生命,我敢担保,只要有碳,就完全没必要用硅。

接下来,就必须要提到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氨基酸。 氨基酸这个词汇好像很神秘,很多保健品都在用它吹牛。其实它就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有机物。主要成分就是碳氢氧氮四种最简单的元素。我们人体的蛋白质就由20种氨基酸构成。

1969年,一颗陨石在澳大利亚从天而降。这颗陨石看上去像是一坨烧焦的黑乎乎的碳,但科学家在里面发现了超过100种氨基酸。经过同位素测定,科学家确定这些氨基酸是来自宇宙的。说明在宇宙某个不知名的角落里,也在默默合成氨基酸。2014年,欧洲宇航局的“罗塞塔探测器”,成功登陆一颗彗星。在彗星上,人类也探测到了氨基酸。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氨基酸,可能是凑齐了碳氢氧氮之后的一个必然结果。它完成了从简单走向复杂的第一步。是我们这个宇宙搭建生命的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环。

为什么一定要有水呢?

用科学家的话来说,生命需要一种溶剂,能让这些氨基酸在一个三维空间里漂浮起来,就方便在空间里碰撞,偶然形成更复杂的结构。 

水具有很多优点,首先它由氧和氢这两种最主流的元素组成。其次,水是一种万能溶剂,它能溶解糖、盐、酸、碱,二氧化碳和氧气。同时,水还有一个大优点,就是“比热”非常高。意思是水要吸收很多热量之后,才能改变自身的温度。这就给水里的生命带来了一个缓冲。可以降低外界温度因素的影响。 那有没有水的替代品呢?倒是有。甲烷、氨和硫酸或许有可能。但它们在各个方面都比水差得多。生命没有必要舍近求远。

那我们回头总结一下。要建构生命:碳、氨基酸和水可能真的是三条绕不过去的路。而且它们同时需要一个条件:就是0-100摄氏度的温度。大部分氨基酸会在90度的温度时崩解,水在100度也会变成气态。这些条件都不存在了。 所以,一个有适当温度,有水,有大气层的岩石行星最可能存在生命。这条规律在全宇宙都使用。

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生物学家乔治·沃尔德,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同学们,学好生物化学吧,因为它能帮你通过,那些银河系之外的生物化学考试。”这言下之意,就是全宇宙这些规律都成立。

我们总认为世界之大,就很多地方,有很多东西都在规则之外,而事实上,规则的普世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得多。

我们再来回头看看刷屏的那则新闻。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13个15亿光年外发出的快速电射暴,这个快速电射暴只有几毫秒,能量却相当几十到上万年太阳释放的能量。

很多媒体纷纷认为有可能是外星人发的信号,你想象一下,一堆有机物,在15亿年前,用几毫秒就释放了几十到上万年太阳燃烧的能量,光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算一下,也是极大的物质浪费,他们到底要干嘛?你管他们到底要干嘛,他们在15亿年前就这么牛逼了,你还在考虑要不要回答他。

还是早点洗洗睡吧,不对,还是抽空多读点书吧,比如读读上面提到的那本《地外生命探索之旅》也是好的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