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能读书《72堂写作课》印象
第33讲 关于印象
描写事物目的在于逼真和传神,所以最重要的是要捕捉住印象,并且把它传递出去。
印象从哪儿来?只要我们与外界事物接触就会有印象。
作为一个写作者,只是有印象还不够,还要去通过恰当的语言文字把印象表达出来,表达的没有错误,不多不少,让人家听了语言看了文字,也会产生同样的印象,才是高手,虽然读者并没有直接的去经历那些事物。这样才是所谓的捕捉主印象了。
印象有简有繁,有含混,有明显,有时候只需一个名词,一个形容词,一个副词,用的恰当就能把印象原样保留,而有的时候非要用长段巨篇的文字不可。前人的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闹”一个“弄”就把作者的印象表达出来,成为描写景物的佳句。
印象在于平日多经验。
其实也是对日常生活的一种觉察,如果不注意自己和景物接触时的感受,不去驻足观察就捕捉不住什么印象,只能把一些概念写到文章中,那绝不是好的描写。
比如说,让他来写春景,他提起笔来总是写山明水秀、柳绿桃红。但是这只是平时对于春景的概念,并没有当时的印象,不能把当时的春景的神态描写出来。还有就是描写可以用形容词和副词,但是当你如果用的是“美丽、高大、非常”这样的词的话,就非常不具体,效果就很有限,没有办法给人家有一种实实在在到现场的感觉,所以不能用这种抽象的形容词副词来描写,有时候你只需一句很简单的话,因为说的具体得体就让人恍如亲历。
就比如归有光写母亲的那篇文章,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写了给母亲画遗像这件事,写到说有两个孩子长得和母亲很像,这个孩子的眉眼像母亲,另外一个孩子的口鼻像母亲,于是让画家结合起来,根据孩子的样貌画了母亲的遗像。还有一个描写是,母亲去世的时候孩子还非常小,并不懂事,就写了一个动作,是说孩子跟着别人哭。这样写更增添了一份孩子失去母亲的哀伤。
经验中收得印象,把印象转化为文字,是作者的事。从文字中收获印象,增加自己的经验,是读者的事。
🤔分析文章中那些内容哪些属于印象?
印象是不是也是一种主观的选择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