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嘴”
“上为嘴巴,下为鸡巴”,话粗理不粗,人的一生大致如此。吃喝拉撒,辛苦劳作,都是嘴巴惹的“祸”。小时候,一大家子人,八九个,祖母、父母光是应付6个小孩子的吃喝便焦头烂额,心力交瘁。在红薯鼎锅上蒸那么一点饭,划作八九份,塞牙缝都不够。眼巴巴地看着,多么希望那一碗饭都归自己吃了。可是不能,那米饭好白,好香,好可爱的,让人馋涎欲滴。一生过了好多的桥,行了好多的路,看了好多的风景,尝了好多的美味,只有蒸红薯上那碗米饭让人最难忘。越是物质匮乏,物以稀为贵,越能体现食物的价值来。白米饭就是山珍海味,天上龙肉,地上驴肉了。
做的不如写的,写的不如说的,说的不如唱的,赚钱不费力,费力不赚钱。许多人就凭一张嘴,银子滚滚来,不比早出晚归、出一身黑汗还弄不了几个钱来得轻松些?你看诸葛亮、周某波、董某、梁某等人,不都是凭一张嘴而活得有滋有味,名利双收么?君子动口不动手嘛!历史上没有几个人凭一双手累死累活而发财的,但凭一张嘴,三寸不烂之舌发财的却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知府就是官老爷,就是耍嘴皮子的嘛!所谓“官员的嘴,小姐的“X””用得最勤的。文山会海,七嘴八舌,叽叽喳喳,上面的政策向下传达开会,大嘴一张就是几个小时,条条是道,滴水不漏;下面再向下传达,又是大嘴一张,声若洪钟,唾沫四溅,没完没了……终于传达到乡村一级,OK了!你看,全凭一张嘴,李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官员叽叽呱呱,比满塘麻怪还叫得厉害,便是《官场现形记》了。
病从口入 ,祸从口出。又说屁多没病,话多没命。从古至今,国人推崇少说多做,沉默是金,讷于言而敏于行。如此这般,嘴巴的功能只剩下吃饭或亲吻了?这也是老祖宗以许多血的教训总结出来的保命哲学,至理名言。何也?你看自古以来,那些言官谏官有几个有好下场呢?不是碰柱子而脑浆迸裂就是被打入天牢而秋后问斩,株连九族。金圣叹是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喜欢多嘴多舌,好打抱不平,看不惯官员的胡作非为,借顺治帝驾崩而哭庙,结果把项上吃饭的家伙哭没了!临刑前还不闭嘴,对着两个年幼的儿子说: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孔融、杨修之类莫不如此,喜欢说三道四,显示与众不同,说得曹承相恼了,闭嘴!叫他们永远闭嘴!曹承相一言九鼎,金口玉言,两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自然只能永远闭嘴了。当然,也有例外。魏征喜欢直言上谏,经常触碰李世民的痛处,哪壶不开提哪壶,弄得皇上脸红脖子粗,那才是真的出出汗,红红脸哦!魏征的脑袋只所以没掉下来也是他运气好得没卵谱,李世民胸怀开阔,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属千古一帝。即便恨得牙痒痒的,事后冷静一想,他说得有道理呀!可惜历史上从谏如流的少之又少,说“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这话也只有唐太宗一个。
有时又觉得嘴似“血盆大口”或者狮子大开口,有“吃人”之嫌。唾沫淹死人,流言蜚语满天飞,人言可畏,像翁美玲、阮玲玉等便被“淹没”了。
靠耍嘴皮子谋生的也有值得尊敬的人。千千万万的教师一站讲台几十年,淡泊名利,授业解惑,常讲得口干舌燥,眼冒金星,但无怨无悔,“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还有做父母的,可怜天下父母心,恨铁不成钢,于是唠唠叨叨,一天到晚数落子女的不足,刀子嘴,豆腐心,为子女的成长操碎了心。可惜大多不领情,好心当成了驴肝肺,甚至一刀两断,老死不相往来了。
诸位看客,[呲牙][呲牙]若是发明一种食品,吃一片管一个月多好呀!饭难呷,嘴难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