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有的不够完美,都是“原生家庭”惹的祸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很不自信的人。对于别人的赞美或夸奖,我有一百种理由去证明一定是他们看走了眼。
别人说我学习成绩好,我会立马表示自己只是笨鸟先飞。别人夸我懂事有礼貌,我会说其实自己私底下脾气很差。别人羡慕我皮肤白,我却认为那不过是遗传了我妈而已。
总之,在我眼中,自己没什么值得骄傲的。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成年后的自己。
几乎每个学习心理学的人,都会去追根溯源下自己的童年经历。因为小时候那些未曾留意到的来自父母的潜移默化,早就扎根于我们的灵魂深处。
“一定是因为他从小对我就比较苛刻,并且从来没有肯定过我。”我好像找到了答案。
如果说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于母亲,那么价值感则来源于父亲。
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则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母亲的作用是给予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父亲的任务则是指导孩子正视他将来会遇到的困难,代表的是一种力量和价值感。
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开始了反击与指责。
每每遇到挫折我都会让父亲来“负责”。都是因为他我才会如此不自信,都是因为他我才会如此没有价值感。如果小的时候他能多肯定我一点,多赞美我一点,我一定不是现在的我。大多数的时候,父亲只是默默听着。后来我说的太过激动了,他想要反驳,最终却是克制了下情绪,出门散步去了。
我想,有朝一日我做了父母,我定不会变成他那样,绝不会再让我的孩子重复我过去的伤痛。
可是后来,我又隐隐约约地有了某种想法。
弗洛伊德说,一个人童年的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影响成年后的自己。那么照此推理,父亲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他,是不是也与他的童年经历有着某种联系呢?
我对爷爷奶奶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根据我所剩不多的记忆,结合父母曾经的描述,我的爷爷是个非常严肃的人,会要求家里的孩子,在大人没动筷子前也不许动筷子。我想父亲别说得到表扬和赞美了,能少挨一些骂就不错了。
每个人的身上或多或少都会带有父母过往的烙印,每个人也都会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果他在那一刻已尽所能做到最好,难道不是也应该得到赞赏吗?当我在回看自己与父亲关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同样是个“苛责”的人,我同样没有给予他我所渴望得到的认可与肯定。
如果说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伤痛很难治愈,那有可能是我们忘记了,自己才是该肩负起责任的那个人。童年的经历虽然无法改变,但我们也已不再是那个软弱的孩子。成长赋予了我们治愈自己的能力与勇气。
一味地回避与记恨,一味地沉浸在童年的无助与伤感中,是你给自己的童年扣上了不想长大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