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想自律却总是失败?做好这3点,让自律成为一种习惯|书评

2023-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寒色的小书房

网上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吃不了自律的苦,就得吃平庸的苦”,村上春树的跑步经历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1978年,原本经营着一家餐吧的村上春树走上了写作之路,从早到晚伏案写作让他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不仅体重直线增加,而且体力也逐渐下降。

几年后,为了能够长期坚持写作并保持健康,33岁的村上春树决定开始跑步。

此后的30多年里,跑步成了他每天的功课。

正是因为自律,让村上春树30多年如一日坚持跑步,不仅戒掉了烟瘾,减掉了多余的体重,还保持了充沛的体力,成为最高产的作家之一。

自律是一种能力,不过这种能力很稀缺。

很多人都曾经尝试通过跑步来改变身材,可是最后都不了了之,事后还总是说没能坚持下来是因为工作太忙,没有合适的场地,跑步会伤膝盖。

中途放弃的根本原因是缺乏自律。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认为:自律很难,不过自律是可以锻炼的。

作者彼得·霍林斯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脑科学和学习法的研究,他根据研究成果完成了《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他在书中告诉我们,自律并非成功者的专利,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人人都可以做到自律。

01 目标自律代替形式自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常常为自己设定一些目标,比如:每天看书两个小时,每天跑步五公里,每周一次复盘,每天晚上十点睡觉早上六点起床等等。

看似很美丽的愿景,大部分人到最后都是不了了之,然后就在内心责怪自己没有毅力。

其实,很多人设定目标,只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这样做,恰好这些目标看上去很好,就给自己也定了个一样的目标。

还有一些人,喜欢定那种听起来激动人心的大目标,结果坚持一段时间后看不到结果就放弃了。

其实,在作者看来,无论是那些看起来很好,还是听起来激动人心的目标,追逐的都只是形式自律,很难做到长期坚持。以戒烟为例,有的人看到别人戒烟,自己也开始戒烟,结果没几天就放弃了。还有一些人立志戒烟,希望在短时间内彻底戒除,结果往往也是以失败告终。

正如粥佐罗所说,很多人很难做到自律,是因为他们坚持的是形式自律,真正的自律是目标自律。

那么,什么是目标自律呢?所谓目标自律,首先,目标必须是自己真正想要达成的,其次,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通过阶段性的成功不断激励自己,形成正反馈,从而产生坚持自律的动力。

以戒烟为例。如果是目标自律的人会怎么做呢?他会先在第一个月内将吸烟量减半,第二个月再减一半,以此类推,最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成功戒掉烟瘾。

在这个过程,他不仅有清晰的目标,而且第一个月的成功给了他继续坚持的动力。

由此可见,要想长期坚持,我们需要的是目标自律。

02 远离那些会妨碍自律的诱惑

演员陈赫和网红张全蛋在一档脱口秀节目中讲过一个段子,叫《我为什么长胖了》:

“晚上只想吃一口的,

不小心吃了一宿的;

只想点一份沙拉的;

碰到了牛排半价的;

想吃点面包垫胃的,

送了份黄油免费的;

明明出门时夜跑的,

拐弯就遇到烧烤的

……”

很多人惊呼这个段子戳中了自己的痛处:为什么我们总是减肥失败?因为减肥路上的绊脚石太多!

的确,自律的路上处处充满诱惑,它们无时无刻不在削弱我们的决心。

面对诱惑,有人固执的认为自己可以抵抗所有诱惑,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自律》一书的作者彼得·霍林斯认为,人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如果让一个人长期处于充满诱惑的环境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意志力一定是在减退的,最终的结果只能是放弃抵抗。

与对抗诱惑相比,远离诱惑是更好的选择。

关于如何远离诱惑,美国小说家乔纳森·弗兰森远离电脑游戏和网络、坚持写作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乔纳森·弗兰为了防止自己因为诱惑而影响写作,卸载了电脑里所有浪费时间的软件,拆掉电脑的无线网卡,甚至弄坏网络接口。

类似的,如果我们在工作时总是忍不住看手机,那就把手机放在远离自己的地方;如果学习的时候容易分心,那就清空书桌,只留下书和学习的必须用品。

要想长期坚持自律,不要试图用意志力去对抗诱惑,而是要远离,越远越好!

03 停止追求完美

除了没有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总是面临太多诱惑之外,追求完美绝对是阻碍我们自律的罪魁祸首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把追求完美作为懒惰散漫的借口。

身边不乏这样的朋友,他们总是把“等我准备好了再去做”挂在嘴边:

等我有钱了,我就开始理财;

等我有时间了,我就开始读书;

等我准备好了,我就去周游世界;

等我准备好了,我就去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

可是,有句话说的好:“不是厉害了才开始,而是开始了才厉害”!常常把准备好了就开始挂在嘴边的人,他们可能永远都等不到自己准备好的那一天。

王朔有一篇小说叫《我是你爸爸》,小说中的爸爸马林生是个文学青年,年轻的时候他常常会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后来他渐渐觉得以自己的才华,一落笔就必须要写出惊动文坛的巨著。

可是后来他再也没有写过一个字。

看他总是坐在写字台前抽烟、发呆,儿子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你从来不写字?”

他总说:“我要构思一个完美的东西。”

如果他没有停下记录想法的笔,或许他早就写完了一本书。

生活中并没有真正的完美,想要做好万全准备才开始行动,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75%法则”告诉我们,人生没有万事俱备的时候,当一件事有75%的成功率时,就是我们行动的最佳时机。

如果只停留在计划里,自律就是一句空话。

只有停止追求完美,马上行动起来,自律才可能成为习惯。

写在最后

自律是提升自我、改变现状最好的方式。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要做到自律很难,绝不是唾手可得的。

通过目标自律,远离诱惑,停止完美主义,坚持足够长时间,自律终将会像刷牙、吃饭一样,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习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