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移情聆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文|木羽
学会移情聆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聆听的最高层次是移情聆听,指以理解为目的,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感受。
与人沟通时,充耳不闻,压根不听人家讲话,这是聆听的最低层次。
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是第二层次。
第三层次是选择性接收,只听一部分。
第四层次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
主动型和回应型聆听是一种技巧,本质是以自我为中心,就算行为没有显露出,但动机已经不言而喻,会让对方有受辱的感觉。回应型聆听技巧的目的不过是要做出回应,操控对方。
由此可见,移情聆听与其他层次最本质的区别就是你的动机和出发点的不同。移情聆听让我们想别人所想,感别人所感。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1]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所以,移情聆听是同理心的一种状态。
学会移情聆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自认为是一个善于聆听的人,甚至认为自己思维反应灵敏,能够洞察他人内心,以至于在沟通时,常没有耐心听完他人观点,而直接指出问题。尽管很多时候可能猜对的,但是这种聆听方式近乎最低层次的方式。尽管洞悉了他人内心,但是没有给人机会自己表达,这会伤害对方情感。不管对方表达能力如何,我们应该鼓励主动沟通,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认真聆听。有耐心一点,站在对方角度看问题,可能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认为对方会这么想,其实不然呢?
在沟通中,很多人都会犯这种自以为是的毛病。移情聆听不仅仅是认真听对方诉说,还要有个“极度开放”的头脑,把自己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去体会。
就像我有时候跟孩子爸爸说些问题,发些牢骚,然后他说他能够理解我,并且给予我一些中肯的意见。他告诉我,他先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女性,还是我这样性格的女性,遇到这些问题时的感受,就会很有同感。从而能够真正理解我。
移情聆听,不在乎自己的性别,性格,抛开我们自己脑袋里固化的观念,真正地把自己变成他人,而去体会他人。
假如是我,我会怎么想?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么样?
就像很多人,不了解产后抑郁的,都会说:你看她就是矫情,不就生个娃嘛,还抑郁呢?
“哪个女人不是这么过来的?”
“天下人都抑郁了,你也不会抑郁的。高兴点儿。”
“你就是吃多了瞎想。来好好休息一下。”
“你该起来啦,不要赖床。看你这么懒,能有精神吗?”
“你怎么能打自己的孩子?你不配做孩子的母亲。”
……
太多了,而这些话,无疑都是价值观判断或者指导,而没有认真倾听过。
很多时候,产后有抑郁倾向的妈妈控制不了的情绪波动大,可能听到孩子哭手足无措到哭泣,通常需要大哭一场才能缓解悲伤。可能家人一句两句漫不经心的话都会让她痛哭流涕。
而临床上,建议家人多聆听,移情聆听。才能慢慢缓解产后妈妈的情绪风险。不要总是评判,多聆听。
也不要假模假式地说:嗯是的,理解你。但是你可以不让自己这样的。你可以不那么想。
学会移情聆听——《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