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标题文章
吴天明对我的意义,不亚于林夕作词、陈奕迅演唱带来的号召力。
吴天明导演这部电影,让我看到一个唢呐匠的善良,与新旧文化交替冲撞的尴尬。
善良,是焦三爷看到天鸣替磕破头父亲擦汗的那滴泪,收下了一个没天赋的娃做徒弟;也是天鸣给弟兄们分派的十块钱,给师傅师母悄悄留下裤兜里的所有钱;更是焦三爷吐血后坚持为游家班击鼓,天鸣看到师傅的坚忍眼眶泛动的泪花。
看完整部电影,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焦三爷甘愿将焦家班原班人马和《百鸟朝凤》这一珍贵的曲子交付给天鸣,因为善良比什么都重要。
天赋再高如蓝玉,一上场就用一口水喷倒远处竖起的木板,给了天鸣和焦三爷一个下马威。
但是天赋再高,学艺浮躁、沉不住气也是成不了大器。机会不是专属于天赋异禀的蓝玉,也眷顾勤能补拙的游天鸣。
从焦三爷每次出活只带蓝玉,留下天鸣暗自垂泪,再到天鸣习得模仿各类鸟鸣的好技艺,从火场里带出蓝玉的唢呐,默默苦忍挨骂,最后天鸣成为游家班班主。
这中间的岁月,只有游天鸣自己知道,为了不让父亲难过,完成父亲的愿望,对得起师傅与师娘的照顾,他付出了多少才能在最后一关用善良与勤奋“赢”了有吹唢呐天赋的蓝玉。
这样的胜利,善良的天鸣却开心不起来,他哭着目送师弟远去,他既内疚夺人所爱,又不舍师弟的离去。
如果你说这部片说的是新旧文化碰撞之下的优胜劣汰,我一定是不同意的。唢呐不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代人的记忆。
记忆无关好坏,只如稻粱滋养人心,吃多了你嫌嘴糙,没得吃了你又怀念这简单粗暴的口感。
如果这种记忆足以深刻,那它便成你骨子里流动,随意行走都带着影子的文化。
但很可惜,若是这种文化到头来只有几个人愿意传承下去,最好的结果便是得不到尊重也要强撑下去的游天鸣,最差的只能沦为在城墙上吹着唢呐卖艺(讨饭?)的老头儿了。
为天下人红事白事热闹吹奏,可死的时候谁来送你一路顺风,只有妞妞如旧在你的脚下闲歇,只有天鸣为你吹一曲《百鸟朝凤》。
曾经风光无限的焦三爷、焦家班、唢呐匠,所面临的境况都在焦三爷埋进坟墓里的刹那共同呈现——谁来欢送或是接手这番盛华无限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