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高校悬赏群折射出了什么样的生存现状?

2017-05-05  本文已影响20人  山中君

假如你有一个机器人供你驱使,你最想让它帮你做什么事?

据《中国青年报》(2017年5月5日)报道,在QQ软件中,可检索到全国各地上百个高校悬赏群。在这些群里,悬赏发布者出钱找人办事,接单者则出人办事。悬赏令事无巨细,覆盖了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代送充电宝,代取快递,代买药,代借伞,代上课,甚至代做期末场外“助攻”(在考场外搜索考试答案)。

高校悬赏群利弊并存。它使时间和金钱有机交换,让供需双方各有所得,实现双赢。就像某个群公告写的那样,“找人不求人,办事儿不费事儿。”有大学生和商家还从中发现商机,大举创业,不亦乐乎。

然而,这也往往使接单者用大量时间换取微薄收入,滋生悬赏发布者的懒惰习气,容易让人心变冷漠,养成用金钱衡量一切的习惯,不利于人际交往,这还会成为逃课、代考等乱纪行为的温床。

笔者最担心的是,失控的商业化会不会扼杀人性?

电影《摩登时代》有这样一个桥段:有人发明吃饭的机器,帮助人做吃饭的一系列动作,让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去尝试。这象征着商业无孔不入,乃至侵蚀人的自由,危及人性。在连吃饭也要机器伺候的极端情况下,人反而更像一个机器。

想当年,机动车发明前,人们出行需要劳力。洗衣机发明前,人们洗衣服得亲自动手。燃气灶发明前,人们做饭得亲自生火。这些发明无疑解放了人们的劳动力,使人们得以享受更多闲暇时光。

拿做饭来说,从生吃到做熟吃是一个飞跃,从生火做饭到用燃气做饭是一个飞跃,从亲自做饭到花钱让别人做饭又是一个飞跃。由此可见,以前人们必须亲手做的很多事如今都让别人做了,只是用金钱作交换而已。这样做的结果是人们有更多自由的时间集中精力做更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更大的发展。这无疑是一个进步。

如今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细到超出人们的想象,连跑腿都成了一门产业。当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在市场化商业化时,最根本的问题出现了:金钱交易或商业的边界在哪里?换言之,什么事可以花钱请人或机器人办,实现商业化?什么事必须付出必要的体力劳动亲力亲为,因而不能由外人包办?其中的度怎么把握?如果是脏活苦活枯燥乏味的活,我们大可请某些人来办,或干脆请机器人来办。而如果切身的小事或有关心智成长的事也要这样做,就很值得怀疑了。

高校悬赏群反映出的最大问题是,悬赏发布者本该亲自做的事,也花钱请人做,尤其是上课学习。如果任由此发展下去,很可能一个极小的事他也会花钱请人做,这几乎就把自己能做的一切事都外包给别人。那这样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简直完全丧失了人性的尊严。

笔者在想,有的人恨不得一天30个小时,有的人却度日如年,逃避时间。到底是怎样的时间才会让一个人避之唯恐不及?一件事会痛苦到什么地步才会使他狠心花钱让别人代他做?上课学习本该是充满乐趣的事,很多学生却一心想逃课,甚至花钱请人代课。这只能说明这样的课多么没有吸引力,多么让人提不起兴趣,甚至多么没有存在的价值。这时最应该反思的是课程和教师,而不是学生。假如自己要做的事无趣极了,花钱请人做,就实在无可厚非。

然而,其中的乐趣如何衡量?那些机器或机器人可以做的事人能够做出趣味来吗?自从有了洗衣机,人们就往往不亲手洗衣服了。但手洗的存在有哪些价值?手洗有多大的乐趣?难道只是一件单纯的苦差事?同理,自从有了键盘,很多人就不亲手写字了。但手写有多少价值?有多大的乐趣?也只是苦差事吗?现实中很多人嫌麻烦不想做饭,觉得很无趣,但很多人将饭做成了艺术。人们能从所谓无趣的事中找出乐趣来吗?低级的乐趣固然必要,但人们也始终在超越低级的乐趣,寻找更高级的乐趣,这是人超越自我的本性使然。

笔者并不是完全反对悬赏群的价值,确实事出紧急不妨偶尔使用或短期使用,长此以往甚至形成习惯就有问题了。我们最需要警惕的是商业化的无限蔓延,乃至一切金钱化、商品化、机器化,使人失掉人的光芒,不复为人。

注:文中配图源自互联网,谨此致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