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把房产证当做结婚的第一要素的姐妹,后来怎么样了?
2年前,我朋友跟我说她可能要结婚了,我说你这个对象不是才见几个月吗?这么快就结婚?她说自己年纪大了,想要个家庭。我说,好吧,祝你幸福!几天后,她又跟我说,她要退婚,因为房产证上没写她名字,而且房子首付是百分之30%。她要求百分之50%,房产证上写她的名字。
我说,为什么一定要房子呢?她说,她不确定这个男人爱他。但房子代表了爱,代表了安全感。
我感觉因为房子退婚,只是随便找个理由搪塞,没想到是主要原因。一亲密朋友表示理解,说,她,本来就物质,没有安全感,缺乏对钱的安全感。从初中开始就很物质。有时,甚至会觉得钱就是爱,钱就是安全感。
后来,她也如愿以偿地结婚了。但婚姻不是很幸福。两个人沟通不到一起。时常吵架。她觉得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形同陌路。去年,她跟我说,她想离婚了。原因是觉得跟她老公三观不合,性格不合。但离婚很麻烦。因为男方想要把房产证上的名字去掉,且要要回彩礼。
理想的婚姻,需要双方根据自身能力共同承担责任,而不是抱着蹭长期饭票的心态找到养活自己的人。
南方结婚有个习俗,结婚房子,两家人最好能AA制首付,这样女方在家庭里,也会硬气,挺起腰杆。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也能一二三说出个理由。最差是离婚,自己也付了首付,也能理直气壮地要一半房产。
北方现在很多朋友结婚,要房子,要车子,已经不是丈母娘要了,而是自己要,很多代表了百分之八十。
但我也听说,女方什么都不要,连对方父母都没见面,就去民政局领了结婚证的。
这两类人追求的东西其实是不一样的。前者只想要一个代表爱的“泰迪熊”,而后者大体上是有勇气一起承担顺境或逆境,贫穷或富贵,健康或疾病,这样的勇气承担也会使婚姻更长久,爱情更长久。
有一个心理学家我在北京的心理医生朋友沈东郁在微博上解释说:
车子、房子都是过渡客体 ,在他们眼中是爱的象征,对物质的追求是对爱的渴望。“得不到”就意味着“丧失爱”,就要摧毁剥夺了他们被爱感觉的那个客体。
这些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是非常低的。房子在他们心中等同于幼儿睡觉时离不开的“泰迪熊”。 只不过,生理年龄决定了他们的力量远大于幼儿。
自体即“我”自己;客体即与“我”建立关系的其他人乃至万事万物。
对她而言,爱是我们生命中的第一个重要客体,而承载爱的其他客体即是过渡客体。
如果我这姐妹,一直把房子当做爱的承载体,那婚姻也能持久下去。但是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原理:基本的生活需求;安全需求;归属感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当你房子有了,是满足你的基本的生活需求了。但是你后面的需求,却因为房子很难得到了。姐妹,如果有幸下次再考虑结婚,可别再把房子当做结婚的第一要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