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极一生,为我们自己而活

2016-09-27  本文已影响21人  浅浅的私人世界

我是一个特别喜欢看评论的人,因为高手总在民间,段子手往往潜伏其中。相信喜欢看完文章后翻一翻评论的并不止我一个人。

因为看完后,或会被各种诙谐话语逗乐,或看完一两句精湛点评,就来了灵感。

但是最近,每当看完文章,我都会生生止住翻留言区的习惯。为什么呢?

因为我看不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幽默和才情,看到的是大量键盘侠的抨击。水军也好,喷子也罢。满满地充斥在留言区,牢牢地盘踞着,侵蚀网络环境。

不止如此,我想马蓉事件后还兴起了一种无聊的潮流--骂式集赞,“我来骂马蓉,让我过千赞。”“听说骂马蓉点赞来得快”…

有意义吗,事情都已经发生那么久了,有必要弄这些骂式集赞吗?众所周知,现在的小孩子特别喜欢上网。这些牢牢盘踞在留言区前排的评论,他们看到了会不会学坏?会不会有样学样?

记得当时想往自媒体方向发展时,一位我很敬重的朋友告诉我:要想涨粉快,就得跟上热点。

当然,这是肯定的。这样与观众共鸣度高。于是他跟我细说:不仅要蹭热点,还要抓住观众的欲望,做标题党,一些人性贪婪、暧昧。一旦写出来,就会有很多受众。

我当时就不舒服,就问了一句:那这样是不是很不道德,明星也是人……

他说是的,但这就是人性,就是粉丝来得快的方法。

我沉默,不知该说什么。隐隐觉得不该是这样的,直到有一个群友点醒我:你的定位选择了你的受众,大家水平都参差不齐,你选择高水平的定位自然只能吸引高水平受众,但那部分人往往是少数,且他们也有最原始的人性欲望。

因为每一个人的兴趣不同、经历不同,所以众口难调。而唯有上帝赋予我们骨子里的人性需求,才是亘古不变的。所以,写“擦边球”容易满足那些人性需求。

前天看《我是演说家》,觉得挺好的,所以分享给朋友。她看了一小会,对我说:“这都什么呀,不看了,好洗脑。”

我当时真的懵逼了,洗脑?what?

然后我就开始搜“洗脑的含义”,网上吧啦吧啦一大堆,我觉得对不上号呀:洗脑又称心灵控制术,不断地反复地灌输一系列洗脑以达到思想受控的过程。

直到看到一句话:不好的组织的洗脑,是堕落,而好的组织的洗脑,是知识的“新生”。

我瞬间明了:她是感觉自己的知识、经验受到了侵略,感觉不舒服了。但是讲真,这样的洗脑可以给我来一打吗…我想要“新生”。

哈佛女生吉尔的《少年强则中国强》演讲,一经播出点击率达几亿。

乐嘉老师因为乡村医生马丽自发为村民奉献而没有得到冠军鸣不平,他说:“如果这个时候没有人站出来,那对无数自发奉献的人和这种精神是种伤害。”

马丁故事型演讲和陈铭观点型演讲观点冲突之下的巧妙应答。

当时看某几轮演讲时,我用了半个卫生卷纸。因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我看到人的思想是无限延长的。

我孜孜不倦地看着,汲取好的金句和论点,朋友一句“洗脑”就让我感觉被泼了冷水。宁愿看娱乐、看八卦,也不愿看知识竞技,反过来说“洗脑”。

不过我想了想,但也乐颠颠地释怀了。因为这是她选择的一生,她为上帝赋予的人性妥协。

不离开舒适区,所以不知道汲取知识获得的成就感有多爽。

作为一位写手,之前最讨厌的是文笔不好。而现在,是讨厌思想不够深刻。因为我在传播我自己的东西,我得负这个责任,把我认为有一定深度的东西写出来。

一个人的灵魂和精神藏在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和见过的人。这些涵养都看不见,但是在默默地温润着精神和灵魂。

在这个功利的世界大谈特谈这些和自身感受好像是格格不入的。但是内心的充实是骗不了自己的。

没有精神,那么人类这种灵长类动物和一般动物有什么区别?仅仅是妥协于自己的本能的需求,那人类长河的历史故事还有什么意义,那些千年前传承下来的中华文明有什么意义?

穷极一生,我们还是要为自己而活。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思想,隽永而深刻。

这次,我会看留言区。不过,没有人评论也是正常哒。因为实在是…太长啦~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