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篇】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告别3分钟热度

2021-04-18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欧同学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他家的小孩古灵精怪的,每当玩游戏、看电视的时候特别专注,可以一动不动坐上一天。但如果你要他写个作业,那就很痛苦了,总是坐立不安,无法集中精神,这是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还是孩子的生理有问题吗?

      听到他的苦恼,我忽然想到了自己读书的时候,父母总是语重心长地跟我说“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老师也会站在讲台上冲着我们喊“别说话,集中精神听讲”,可是,真的是我们不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其实不然。

【解惑】

      我相信,有以上烦恼的老师、家长不在少数,他们的本意也是好的,但是做法却欠妥,以致孩子无法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完成任务,这原因还在于老师、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成长发育的规律。

      孩子在0-6岁、7-12岁、12岁以上他们的专注力发展不同,这与他们的生理状态有直接的联系的。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问题,一是生理问题,二是心理问题。

      生理问题四个维度:基因问题、激素问题、敏感期问题、感统问题。

        心理问题四个维度:父母关系、父母情绪稳定(尤其是母亲)、父亲角色的缺失、孩子遇到问题时老师与父母如何应对。

        这八个维度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维度的缺失,都不利于问题解决。或者只针对其中一个维度去解决,也无济于事。

     

        你看在幼儿园、小学里,很多小孩表现非常活跃,喜欢创造自由。经常把自己当做奥特曼、美国队长、超人。但是家长经常担心孩子们无法按照大人认为正确的方式和正确的方法来完成任务,这样下去也引导不了。其实孩子们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探索新鲜事物的时候,你去干涉、打断会影响他的专注力。这根本不是爱,而是打搅。这也是很多父母在常常“以爱之名”在打乱孩子最原始的专注力。

      更明显的专注力打断一般是在孩子3、4个月之后,所以孩子0-6岁31个敏感期是父母必须知道的常识,否则孩子在成长、在发育你根本就不知道,而是在打断他,教育孩子就必须按照他们成长的规律去照顾他。

     

      举个例子,在孩子4-12个月的时候是口腔敏感期。这个时候孩子会不停地去吮吸,在他所有的神经发育的状态中,3到4个月之后,口腔神经元发育非常明显,包括他的嗅觉、味觉、大脑灰质皮层后端开始发育的过程中,所有的能量都涌向口腔这个部位,他是用舌头的舔,来感知所有外界事物的长度、宽度、高度、厚度、温度以及其它不同的维度。

      孩子从开始舔的时候,如果需要10秒钟的时间去感知,也就是大脑信息上传的过程。但是当他舔到大概2、3秒钟的时候,爸爸妈妈就说:“快把手拿开,脏死了。”然后强行地把手指从孩子的嘴里拿出来。不管信息的上传是需要5秒还是10秒,爸爸妈妈在其第1、2秒的时候,孩子自己都没有形成完整的情绪认知和专注力的闭环就已经被打断了。这就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套上专注力不集中的问题,孩子之所以出现这些状况,很多是在后天被干预所造成的。当孩子玩自己喜欢的游戏、吃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是不会不专注的。

【分析脑图】
男女脑图区别

        男性70%是靠视觉,所有优先发展视觉。女性天然左右脑功能不同,70%优先发展听觉,她的内外耳蜗、脑部神经和听觉神经细胞是男性的3倍。因此,女孩子在2-3个月时,就可以辨别出不同的声音,而男孩子则要晚很多很多。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男孩比女孩更加坐不住的原因了。

      都说小男孩在读幼儿园、小学的时候很多上课不专心、专注力很差。其实,那些坐在教室后排的小男孩,看起来打闹,其实是他听力的问题,女孩子听到10分的东西,男孩子最多听到3分,因为他听不清楚,而他自己又意识不到自己听不清楚,所以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只能与旁边的同学打闹或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这个时候你不必觉得他有病,天生女生就比男生听力强,父母或许可以跟老师商量,把小男孩调到前面坐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这些都不是有病,这只是生理差异而已。

【家庭教育法则】

注意力不集中背后的原因。

(1)多种因素的不良影响(6个方面)

(2)一个复杂的发展过程

(3)涉及神经、心理、教育

        孩子的专注力是与生俱来的,小时候对吃奶保持热情的专注,大一些的时候一个小球可以玩上十几分钟,卫生卷纸都可以撕半小时,对于自己热衷的事,孩子都会全身心投入,这个时候父母有没有习惯性地将他打断呢?如果父母习惯性打断,这个孩子的专注力一定不行。

      家长习惯用成人的思维来思考对错,来评论孩子的玩法,但其实孩子都是在触摸、互动、游戏中去把自己的专注力得到不断的提升。请不要忽略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专注,而且孩子在9岁之前都是在游戏中去获得自己的专注力和学习认知能力。

      家长在教孩子的过程不要直奔“会”“不能够”“为了你少走弯路”,而是要让他感受到这份快乐、成就感和归属感。当孩子沉浸其中,他有需要向父母求助时,父母再施以援手,而不是在一开始就施以援手。比如当孩子沉浸在某一件事时,我们立刻跟他说“来、吃水果”“来、喝水”“快去倒杯茶给客人”“快跟大人打个招呼”等等都是对他们的打搅,让他们无法专心在一件事上,孩子的专注力不好,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也不会好。行为成为习惯,习惯成为模式,这样的行为可不是一种良性的模式。

【方法步骤】

1、一个舒适的儿童房(绿、白、蓝)

      鲜艳的颜色会分散注意力,会感觉兴奋,所以尽量选择绿色、白色、蓝色的色调,对孩子的情绪稳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对孩子而言整洁有限的环境会让他们更加有安全感,并且能够满足他们的秩序敏感肌对固定程序的要求,同时,清楚物品摆放,不用去考虑如何摆放情绪比较稳定。

2、一场痛快的哭泣(安静的场合)

      每个孩子在哭喊、有情绪的时候,妈妈都会心烦或者心疼,爷爷奶奶爸爸第一反应就是“孩子乖,不要哭啊,别闹”,要么就选择妥协或转移注意力。其实让孩子安静地哭泣,可以轻轻地跟他讲:“宝贝,我知道你很难过”同时抚摸他的海绵体区,给他静电反应,分泌多巴胺,再告诉他:“你可以哭,哭完之后我们再来调整”。这个时候让孩子哭个痛快才是最好的王道,但不是要他在公共场合去放声大哭,去打搅别人,而是把他放到安静的环境中去,不要影响到别人。

3、提供有限选择(例如玩具)

      很多家长都喜欢给孩子买一大堆的玩具,却常抱怨家里面的玩具孩子玩一会就没有兴趣了,一会玩玩这个,一会玩玩那个,哪个都玩不好。所以,每次给孩子的玩具只要1-2种就好了,选择少反而可以更专注得投入,给孩子的选择太多,反而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就好比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特长的时候,选择1-2个就够了,多了没用,孩子也顾不过来,孩子自己也会做出选择。

4、尊重孩子,避免中断式打扰。

        仔细观察孩子的兴趣,孩子喜欢画画,你就给他一支画笔,让他想象,随便他去色彩飞扬,但是如果他在墙上画,你就可以跟孩子说:“宝贝,我很爱你,但绝对不允许你在墙上这么画”。这也是在跟孩子确定规则的过程。当然你也可以把墙重新刷好,但是一定要带着孩子一起刷,因为要让孩子承担自然后果。

      最后强调的是,当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吃、喝、玩、摸、看,都是专注力集中的表现,如果能集中很长时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请记住,当孩子有一项能力能做到非常好的时候,做其他事情也有可能做得好,因为他有自信,他能把成功的经验进行复制。

        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游戏引导方法,就在游戏开始前进行引导,之中让他自己摸索,当他向你求助时,再去回应他,给他更多自主游戏的空间,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孩子进行所有新鲜的尝试。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轻易否定,不中途打断。

      教育就是静待花开,牵着蜗牛散步的过程。教育就是用耐心,去陪伴他的过程;教育就是用自己的逆生长,去陪伴孩子的成长;教育就是一个渐行渐远的过程,教育就是0-6岁多多的陪伴、7-12岁多多的教练、12岁之后作为他朋友的一个过程。

      让孩子更专注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为人父母应有之道。

【训练专注力,亲子互动】

每天和孩子一起玩10分钟专注力游戏

【小结】

鼓励孩子积极性,孩子在思考的时候绝不轻易打搅,可以贴个纸条进行提醒。事前制定规则,事中轻微正面提醒,事后总结,切忌直接发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