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优秀的人必备的三个特质
古典在《跃迁》一书中说,所谓高手,就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
高价值领域、持续、正确动作,其实就是一个优秀的人必备的三个特质。
你意识到要把时间和精力花在某一个你认为最有价值的领域,并且你愿意专注在这个领域深耕,与此同时,你的努力不是一味地重复,而是带着思考,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
集以上三者,必是优秀人才,前程万里。
学会说不,把时间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
有个流传度很广的故事:
巴菲特私人飞机的驾驶员迈克有一次和巴菲特聊职业规划时,巴菲特让迈克写下25个目标。待迈克写完后,巴菲特又让他挑选出最重要的5个。
如此一来,迈克就拥有了两个清单,一个是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5件事,另一个是相对不那么重要的20件事。
“现在你该知道要怎么做了吧?”巴菲特问迈克。
迈克说:“你的意思是让我先集中精力完成那5件事,然后再去做那20件事?”
“不。”巴菲特立刻否定了迈克的想法,“另外20件事应该是你要尽量避免去做的,你必须像躲避瘟疫一样去躲避它们,不去花任何的时间和注意力在它们上面。”
意识到注意力的宝贵,把所有的精力花在最有价值的事情上,是巴菲特身上一个很重要的特质。
比尔·盖茨是巴菲特多年的好友。盖茨曾说,自己第一次见到巴菲特时,发现他的日程表稀稀疏疏,大惑不解,“这么厉害的人,不应该是成天忙得团团转吗?”
后来巴菲特向他解释,一个人无论多有钱,都买不到时间,所以必须学会说不,不能让他人决定你的日程,否则你将无法控制自己的人生。盖茨觉得这是巴菲特教给他非常重要的一课。
在职场中,我们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抱怨,事情好多做不完怎么办?其实,大多数人只是缺少了“砍、砍、砍”的智慧,于是被各种琐事所牵绊。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不再缺乏资源、缺乏信息、缺乏机会,但选择越丰富的同时,也使人越迷茫,精力越分散,失去了聚焦、专注的能力。
于是,所谓聪明的人越来越聪明,笨的人越来越笨。
因为聪明的人很明确地知道,哪些信息对自己是有价值的,可以怎样利用海量的信息,系统地学习、提升自己;也知道要不惜一切代价地为核心的事情节省时间,抛弃无谓的杂事。
但是不聪明的人,只会淹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以及无足轻重的事务里。
追求极致,做事有匠心精神
我很喜欢李善友教授的一句话:“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什么叫把事情做到极致呢?
前段时间看了记录片《寿司之神》,小野二郎永远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学徒。
比如,为了使章鱼口感柔软,不像其他饭店里吃起来似橡胶,他会给章鱼按摩至少40分钟。
捏寿司饭团,会将米饭的温度控制在等同于人的体温,如此米饭的弹性才正好。
客人一入座,他会敏锐地观察,根据客人的性别、用餐习惯微调寿司,确保客人享受到究极美味。
甚至为了保护创造寿司的双手,不工作时永远带着手套,连睡觉也不懈怠。
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学徒,首先必须学会用手拧毛巾,毛巾很烫,一开始会烫伤手,这种训练很辛苦,但若你没学会拧毛巾,二郎就不可能让徒弟碰鱼;训练达标,才开始教他们用刀和料理鱼。这些基础工作做了十年之后,才有资格煎蛋。
很多人不能理解二郎这样苛刻的工作方式,但二郎仍一日日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他说,把事情做到极致,是成功的秘诀,也是让大家敬重的关键。
其实,对细节的极致追求不仅仅是成功者的特质,也是所有优秀企业的产品态度。
对品质的追求,能决定一个企业能走多远,也能决定一个人的优秀程度。卓越的人,从来都不只是把工作当成养家糊口的饭碗,而是拥有把事情死磕到底的工匠精神。
如今许多年轻人说自己迷茫,但多聊几句,会发现对方不过犯了“眼高手低”之病,不愿脚踏实地走好眼前的路,幻想着一步登天。其实,当一个人“山穷水复疑无路”之时,只要潜心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终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转变思维,把他人的抱怨变成自己的机会
今年上半年,咪蒙的一篇《说来惭愧,我的助理月薪才5万》刷爆了朋友圈。许多人看完后,都不得不佩服文中两个毕业两年、月薪超越大多数同龄人的女孩黄小污和安迪。
最近,黄小污在知识付费平台上分享了一个自己月薪5万的秘密,即对上级的抱怨保持警觉,因为上级的每一次吐槽,都可能是自己涨薪的机会。
黄小污最初跟着咪蒙工作的时候,月薪只有三千。作为创作助理,她的主要工作是帮咪蒙的写稿做准备工作,比如做一些采访、收集资料等。
公司慢慢扩大,加入了很多新人。一天吃饭的时候,咪蒙忽然来了一句,“为什么招了这么多新人,我还是这么累啊?”
除黄小污外,当时听到这句话的员工都没有把咪蒙的抱怨放在心上。黄小污想到自己之前在演讲中听过的一句话,机会就在被抱怨的地方。
于是她回家仔细思索了一番,找出了原因——新人多,老板还很累,那么一定是新人的培训体系出了问题。她立刻做了一个新人的培训课程表,两周之后,找到咪蒙,把课程表给她看,咪蒙特别意外,没过多久就给黄小污涨了工资。
黄小污提到的演讲,大概就是马云的演讲。他曾经说过:“机会何时出现?当世界充满了抱怨的人,那么这个世界处处都是机会。你可以解决人们抱怨的问题,那是个很好的机会。”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要解决人们抱怨的问题,必须要拉近和用户的距离,用心倾听用户的想法。
“我们要用望远镜看创新,用显微镜看品质。因为创新决定我们能飞得有多高,而品质决定了我们能够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