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简友广场日更好文

鲁迅小说笔记

2022-05-27  本文已影响0人  0南茜0

《彷徨》

《祝福》

旧社会把人变成guǐ。祥林嫂生前最后一天,可以说切切索索像个guǐ了。

“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怪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魂灵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见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

又读出了小时候没有读出的信息点:

祥林嫂死了丈夫时不过二十六岁,而他的丈夫比她小十岁。那他们结婚的时候,他丈夫顶多就是个刚刚性成熟的十二三岁的娃娃。祥林嫂是“童养媳”。

祥林嫂的婆婆“三十多岁”,她的如果儿子不死,就是十六七,那么她的婆婆也是刚刚性成熟就生了孩子。具体年龄可能十三四,也可能十六七。早婚早育啊。

祥林嫂的婆婆把祥林嫂绑了去,卖给了深山野墺的老男人得了八万彩礼?这?细思极恐…

被迫改嫁,又死了老公孩子,一件件飞来横祸,都是祥林嫂的不幸。然而社会永远“受害者有罪”。无视人们的苦难,只管挑剔他们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因为有难,所以有罪;又因为有罪,所以有难。横竖与自己无关,受苦受难都是活该。

被迫改嫁,被迫遭人白眼,被迫捐门槛,到底为何要遭受这无情无尽的苦难?人民受苦,封建地主得利,这些旧思想延续至今。

根深蒂固的封建礼教如此可怕。然而它现在依然存在。

《在酒楼上》

“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儿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

年少时自命不凡,都以为能跑得远远的,再也不会和过去有牵连。

长大了才明白,那些事情,永远在明里暗里地影响着你。外面的世界没有依靠,我们永远要从家乡重新寻找归属感。

网友转录鲁迅在《我之节烈观》中的语句:

“我们追悼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敢向上。

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爱正当的幸福。”

就是因为如此,我才觉得迅哥儿的作品如此有力量,有希望,足以成为驱动国民前进的不竭动力。❤️

描述了吕纬甫得两件事:

1.夭折兄弟的遗体被盗,吕纬甫没有追究,反而敷敷衍衍得过且过,用谎言安慰着母亲;

2.给朋友之女阿顺带去她喜欢的剪绒花,阿顺却去世了。

吕纬甫大约从前是个满抱理想有为激进的革命青年。然而遭受了太多变故,没有一件顺心事,于是渐渐变得“敷衍,无聊”,渐渐也退回到生活了十几年的的出发地,渐渐地也变成了原先最不想变成的样子。

其实,个人以为,受到打击后颓废不蹶,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把世界想得太好,对自己的预期太高。

吕纬甫这样的人通常有两个极端:做事时热血沸腾,觉得世界将由自己改造;受挫后一蹶不振,觉得世界黑暗一片,再也不想好好生活。

还是认知上出问题了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