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帛书甲校勘复原本

2017-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瓶盖_

  第 一 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噭 [jiào]同“叫”。呼喊,鸣叫)

      第 二 章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措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訾[zī]  毁谤,非议)

      第 三 章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第 四 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锉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第 五 章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于中。

(橐龠[tuó yuè]指古代鼓风吹火用的器具)

     第 六 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堇(尽)。

      第 七 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第 八 章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第 九 章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金玉盈室,莫之守也;贵富而骄,自遗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 十 章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修除玄蓝,能毋疵乎?

  爱民治邦,能毋以为乎?

  天门启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第 十一 章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燃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 十二 章  

  五色使人目盲,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聋。

  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而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 十三 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女(汝)可以寄天下。

      第 十四 章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抿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 十五 章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强为之容曰:

  豫呵,其若冬涉水;

  犹呵,其若畏四邻;

  俨呵,其若客;

  涣呵,其若凌释;

  沌呵,其若朴;

  混呵,其若浊;

  旷呵,其若谷。

  浊而静之,余清;女以重之,余生;葆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第 十六 章  

  致虚极也,守情表也,万物旁作,吾以观其复也。

  天物云云,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第 十七 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犹呵,其贵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第 十八 章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第 十九 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 二十 章  

  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恍呵,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若乡(享)于大牢(宴)而春登台;我泊焉未佻,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

  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恍呵,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悝,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 二十一 章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请呢,其请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第 二十二 章  

  炊者不立,自视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第 二十三 章 

  曲则全,枉则定,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视故明,不自见故彰,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第 二十四 章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况于人乎?

  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德者,道亦德之;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第 二十五 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 二十六 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第 二十七 章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善数者不用筹策;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

  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不贵其师,不爱其资,唯知乎?大迷!是谓妙要。

      第 二十八 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夫大制无割。

      第 二十九 章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

  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者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接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诸。

      第 三十 章  

  以道佐人主,不以兵强于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楚棘生之。

  善者果而已矣,毋以取强焉。果而毋骄,果而勿矜,果而毋伐,果而毋得已居,是谓果而不强。

  物壮而老,是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 三十一 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

  兵者,不祥之器也,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勿美也,若美之,是乐杀人也。夫乐杀人,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是以吉事上左,丧事上右。是以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也。

  杀人众,以悲依立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 三十二 章 

  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也。

      

      第 三十三 章  

  知人者,知也;自知者,明也。胜人者,有力也;自胜者,强也。知足者,富也;强行者,有志也。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忘者,寿也。

      第 三十四 章 

  道沨(泛)呵,其可左右也,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则恒无欲也,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弗为主,可命于大。

  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以其不为大也,故能成大。

      第 三十五 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

  故道之出言也,曰:谈呵其无味也,视之不足见也,听之不足闻也,用之不可既也。

      第 三十六 章  

  将欲合之,必古张之;将欲弱之,必古强之;将欲去之,必古与之;将欲夺之,必古予之;是谓微明。

  友、弱胜强,鱼不脱于渊,邦利器不可以视人。

      第 三十七 章  

  道,恒无名,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不辱,不辱以静,天地将自正。

   第 三十八 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乃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居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第 三十九 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

  谓天毋已清,将恐裂;

  谓地毋已宁,将恐发;

  谓神毋已灵,将恐歇;

  谓谷毋已盈,将恐竭;

  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贱之本欤,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

      第 四十 章 

  上士闻道,堇(尽)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费,进道如退,夷道如类。

  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偷,质真如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第 四十一 章    

  反也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第 四十二 章  

  天下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自名也。

  物或损之而益、益之而损,故人之所教,夕议而教人。故强良者不得死我,将以为学父。

      第 四十三 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

      第 四十四 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 四十五 章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如屈,大巧如拙,大赢如绌,大辩如讷。

  躁胜寒,静胜热,请静可以为天下正。

      第 四十六 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惨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第 四十七 章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

      第 四十八 章  

  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不足以取天下。

      第 四十九 章  

  圣人恒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也。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心,百姓皆属耳目焉,圣人皆孩之。

      第 五十 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夫何故也?以其生,生也。

  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辟矢虎,入军不被甲兵:矢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也?以其无死地焉。

      第 五十一 章  

  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也,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

  道,生之畜之,长之遂之,亭之毒之,养之复之。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此谓之玄德。

      第 五十二 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堇(尽);启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

      第 五十三 章  

  使我介有知,行于大道,唯他是畏。大道甚夷,民甚好解。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而财货有余,是为盗夸,非道也哉!

      第 五十四 章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绝。

  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兹?以此。

      第 五十五 章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虫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即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 五十六 章  

  知者弗言,言者弗知;塞其兑,闭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第 五十七 章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哉?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而邦家滋昏;人多知而奇物滋起,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第 五十八 章 

 

  其政闵闵,其民屯屯;其政察察,其邦夬夬。

  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

  是以方而不割,兼而不刺,直而不绁,光而不眺。

      第 五十九 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第 六十 章  

  治大国,若烹小鲜。

  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非其神不伤人也,圣人亦弗伤也,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第 六十一 章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

      第 六十二 章 

  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也,不善人之所保也。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贺人,人之不善也,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卿,虽有拱之璧以先四马,不善坐而进此。古之所以贵此者何也?不谓求以得有,罪以免舆?故为天下贵。

      第 六十三 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第 六十四 章  

  其安也易持也,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其微也易散也。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成之台,作于羸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无执也,故无失也。

  民之从事也,恒于其成事而败之,故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第 六十五 章 

  故曰: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故以知知邦,邦之贼也,以不知知邦,邦之德也。恒知:此两者亦稽式也,恒知稽式,此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第 六十六 章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其欲先民也,必以其身、后之。故居前而民弗害也,居上而民弗重也,天下乐推而弗厌也。非以其无争欤?故天下莫能与争。

      第 六十七 章  

  小邦寡民,使十百人之器毋用;使民重死而远徙,有车舟无所乘之,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邦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第 六十八 章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

  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矣,己愈多。

  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第 六十九 章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大,故不肖,若肖,细久矣!

  我恒有三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为成事长。今舍其慈,且勇;舍其俭,且广;舍其后,且先;则必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如以慈垣之。

  

      第 七十 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是谓配天,古之极也。

      第 七十一 章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吾不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乃无敌矣。

  祸莫大于无敌,无敌近亡吾宝矣。故称兵相若,则哀者胜矣。

      第 七十二 章 

  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莫之能行也。

  言有君,事有宗,夫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者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第 七十三 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不知,病矣。是以圣人之不病,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

      第 七十四 章  

  民之不畏畏,则大畏将至矣。毋闸其所居,无压其所生,夫唯弗压,是以不压。

  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自爱而不自贵也,故去彼取此。

      第 七十五 章  

  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战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弹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 七十六 章  

  若民恒是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若民恒是死,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

  若民恒是必畏死,则恒有司杀者。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也。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其手矣。

      第 七十七 章  

  人之饥也,以其取食税之、多也,是以饥;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有以为也,是以不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

      第 七十八 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恒仞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坚强者死之徒也,柔弱微细生之徒也。

  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恒;强大居下,柔弱微细居上。

      第 七十九 章 

  天之道,犹张弓者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弗有,成功而不居也。若此,其不欲见贤也。

      第 八十 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能行也。

  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第 八十一 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介,无德司彻。

  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