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见这种良心国产片该什么时候
“救救孩子。”
三天前,Sir怀着近乎悲愤的心情写下了《嘉年华》的影评。
当然不只因为电影,更因为在上映节点,恰巧耦合的现实。
不,也许并没有那么巧,因为电影所指涉的恶行,在我们的社会中本来就具有习惯性和重复性。
可怕,真的可怕。
为了给顽固的现实划开一道锋利的小口子,Sir特地请来@圆大豆,让她从女性的视角再次谈谈这部电影。
它值得被我们牢牢记住。
巧合的是,你看它的海报,红、黄、蓝、黑——
《嘉年华》
我们见证了《嘉年华》的一路奋起。
在昨天刚刚落幕的金马奖中,导演文晏获得最佳导演的殊荣。
随着观众的增加,豆瓣评分从8.2上涨到了8.7。
院线排片也上涨了近3倍,达到4.6%。
仅仅是因为现实?
当然不。
即使抛开大胆的题材,《嘉年华》的品质在国产电影中依然卓尔不群。
好了,不多夸,来说电影。
(以下文字包含剧透)
故事发生在一座不起眼的中国海边小城。
开场是一个长镜头:
在游客并不多的沙滩上,竖立着一座巨大的玛丽莲·梦露雕像。飞扬的白色裙裾,还有裙底的春光,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拍照。16岁的小米(文淇 饰),在雕像下久久地凝视。
这一刻的画面白得发冷,明明是温暖的阳光,却让人不寒而栗。
荒诞,压抑,又躁动。一个镜头就表现出来了。
当晚,在酒店替人值班的小米接待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带着两个不到12岁的小女孩,开了两间房。
然后不出意外地,男人强行进入了两个女孩的房间。
小米从监控录像中看到了这一幕,并且用手机录下了监控画面。
第二天,女孩们神色紧张地回到了学校。至于前一天晚上发生了什么,已经不需要渲染和铺陈了。
很快,事情就被曝光了。
这两个被侵害的小女孩,一个叫小文(周美君 饰),一个叫小新。
小文生活在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单亲家庭,小新父母则是有着体面工作的中产阶级。
出事之后,家长们急急忙忙地带着孩子去医院。这里,导演再一次用不经意的细节设计,完成了剧情的交代——
做完检查,在诊室门口的椅子上坐下时,小文下意识地抚了一下裙子,把手放在了两腿之间。
小新蹑手蹑脚地坐到了小文身边,偷偷地问:小文,什么是处女膜呀。
看到这里,我发现身边好几个观众都露出了不适的表情。
还有更加令人不适的——
对两个孩子下手的施害者,竟然是小新父亲的领导,也是小新的“干爹”。最关键的,他还是当地颇有威望的商会会长。
于是,事情的调查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警方的态度暧昧不清,酒店的经理为了不惹事,也早早就把当天的监控删除。
此时,掌握着关键证据的小米,突然就成为了最重要的目击证人。
但是她却不打算交出证据,因为这会让她失去酒店的工作,而且小米还是一个黑户,没身份证,也未成年,离开酒店她不知道还能去哪里谋生。
她为什么离开家?如何来到这个城市?为什么还敢拿证据去勒索性侵者?
如果细想,小米的故事恐怕比小文的更加让人不安。
其实,不止是小米,片中每一个人物的行为,背后都透着对残酷现实的映射:
小文放学不愿回家,是因为母亲只知道喝酒跳舞,对小文的生活毫不关心。这样的群体,往往最容易成为性侵害犯罪的对象。
警方的不作为,酒店经理的油滑,小新的父亲接受了和解,则是出于对商会强大势力的忌惮。
在影片的后半段,与商会勾结的警方甚至要求再次检查女孩的身体,联合所谓的医学专家做出“不存在性侵事实”的伪证。
手术室里的一个画面让我脊背发凉——
医生在用冰冷的器械检查小文的下体,此时的镜头穿过女孩张开的双腿,拍摄到她忐忑的表情。
在她被侵犯之后,不公的社会再一次强奸了她。
也许女孩仍然懵懂,但身为观众,我们能体会到那种屈辱。
导演的视角始终紧跟两个女孩,她们的每一个神态,每一个动作,仿佛都触手可及。
这也暗示着观众——
她们所经历的一切,在每一个女孩身上都有可能真实地发生。
所有的情绪始终堆积着,压抑着。那个罪大恶极的施害者,甚至在全片都没有露面。这种无形地控制,更加让人汗毛倒立。
全片情感冲突最激烈的,是小文母女之间的一场戏。
小文放学回家,母亲奚落她,小文沉默。而越是不做声,小文的母亲就越崩溃。突然间,小文的母亲将一切愤怒统统倾泻到了小文身上。
她拖拽着小文,用力地打开衣柜,一边把小文那些漂亮的裙子扔到地上,一边几乎丧失理智地喊着:“我叫你再穿这些不三不四的衣服!”
紧接着,她又把小文推进厕所,拿起剪刀,剪去了小文的长发。整个过程,小文能做的,只有一次比一次更撕心裂肺地哭喊。
对于遭遇了性侵害的女性而言,在面对社会时,最大的压力便是那些无端生出的“荡妇羞辱”。
在小文身上,情况更糟,因为这种羞辱不是来自别人,而是来自于自己的亲生母亲。
这意味着,这个世界上她最亲近的人,都无法与她站在一起去面对这个世界的恶意。
反而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律师,成为了小文最后可以信任的人。
这样的错位,更显荒诞。
同样的错位还有小米与莉莉的关系。
年长小米几岁的莉莉,几乎终日浓妆艳抹。在小米眼里,她似乎就是女性美丽的象征。在生活上,莉莉也相当照顾小米。
然而,看起来处处为了小米着想的莉莉,也恰恰把小米带到危险边缘——如果小米想卖初夜,她可以帮联系买家。
而莉莉自己,也成为了暴力侵害的受害者。
在影片的最后,小城拆除了巨大的梦露雕像。同时,走投无路的小米也换上了一袭白裙,涂抹上了超出年龄的成熟妆容,准备接客。
看到这里时,我一度认为,小米要成为一个堕落天使。
所幸的是,就在客人到来之前,小米从电视中听到了会长被捕、包庇造假的警察和医生也被停职调差的新闻。
一瞬间,她觉醒了。
她逃离了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骑着摩托,向着远离小城的方向而去。她的前方,是刚刚被拆除的巨大梦露雕像。影片和开头与结尾,在这一刻形成了一种微妙的互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令人绝望窒息的冷峻故事里,小米的自我救赎,是导演留给观众的最后一丝温情。
当然,很多人会认为这样的结局是对审查的妥协。在这里,我想引用文晏导演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应:
一个具体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并不会改变对孩子的伤害,这种伤害也不会因为此刻结果的到来而停止,我的这个电影更多想讲的是整个社会对于孩子保护的缺失,家庭,学校,公权力……我们要做的太多太多了。所以,结局如何不是重点。我做独立电影十年多了,从来不会妥协。
本片摄影师本诺·德福(Benoit Dervaux)与导演文晏
《嘉年华》的故事,改编自2013年震惊全国的海南万宁小学校长带学生开房事件。
当时那位陈在鹏校长带学生唱歌的KTV,就叫嘉年华。而另一位涉案人员,万宁市房管局工作人员冯小松,也正是其中一位受害女童的干爹。
这个案子的最终结果是,判处陈在鹏有期徒刑13年零6个月,冯小松有期徒刑11年零6个月。
是的,在这个案件上,人们所期许的正义没有缺席。
但我们再看一个数字。
433。
这是中国2016年媒体公开报道的,14岁以下儿童性侵案件的数量。
还有没报道的呢?甚至根本没被发现的呢?
据犯罪心理学专家粗略估计,类似案件的隐案率达到了1:7。也就是说,每曝光1起案件,就可能有7起案件已经发生,意味着,2016年中国发生的儿童性侵案件,远远超过3000起。
另一项针对中国儿童性侵问题的研究表明,2002至2012年间,中国男童遭遇性侵(包括身体接触与非接触)的比例大约在8.0%左右,女童则达到了9.5%。
这些庞大的数字,就如海面下的冰山。
你还以为与你无关?或许不知道哪天,就轮到自己撞上、沉没。
在当下的语境里,《嘉年华》能出现,而且过审公映,非常之不易。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媒体都愿意自发为它宣传、呼吁。
与此同时,我也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看了这样的电影又能改变什么?只会更无力。”
的确,不是每一部《熔炉》,都能换来一部“熔炉法案”。
也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愿意让电影改变。
所以,《嘉年华》的存在就无意义了吗?
当然不。
至少我们能改变掩耳盗铃的犬儒,改变事不关己的侥幸。
至少要对这个暂时无法改变的社会说一句,“我不相信”。
还有,如文晏导演在获奖致辞中所说——
“感谢她们(两位小演员)为那些没有能够发声的孩子们发出了声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